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林外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特定历史时期我们民族的精神史。书中所表现的周进、范进、马二先生等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实际上是当时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剧命运。他们灵魂受害颇深,甚至到了麻木和不觉醒的程度。科举制度甚至使好端端的青年蜕化变质,令人怵目惊心。作者刻划的某些理想人物,缺乏生活基础,显得苍白、无力,这主要是缺少适合其生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吴广义 《日本学刊》2005,(4):108-119
裕仁天皇战后一直为自己开脱战争罪责,日本右翼保守势力更将其誉为“和平使者”与“慈父”。本文依据天皇宫廷近臣的记录、日记和回忆录等可信资料,吸收日美等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揭示裕仁天皇率领日本走上侵略扩张之路,亲自操控全面侵华战争,动用皇族掌控侵华战争,公然违背国际法,“圣断”对美英开战的历史真相,确认其在日本酝酿、发动和实施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过程中,同军部、政府结成三位一体的战争指挥中枢,并在其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That用法初探     
本文对that的各种用法进行了较全面的归纳、整理、比较及论述,以便更明确及更好地掌握that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现代公司制度.其典型的组织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两类公司具体体现了现代公司组建、运营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惯例,而且,这些原则已经制度化,并受国家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即形成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我们现在研究它,是将其合理内核嫁接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从而根本转变我们的公有(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使我们的企业制度现代化,并进一步与国际经济接轨.为此目的,我们必须弄清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经济意义,所谓制度的内涵;二是该制度藉以建立的物质基础、经济条件、法制条件、社会舆论等物质与精神的支柱何在,即社会基础问题.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形成都不是凭空的,必须给其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即制度的社会基础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两方面的问题联系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喜剧手法的成功使用,使中国小说的审美情趣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用喜剧手法揭示悲剧主题、以喜剧场面刻划人物复杂性格、以乐衬悲的反衬艺术、喜剧化的“大团圆”结局等。这与中国古代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民族心理、民族审美观甚至宗教观,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吴广义 《阴山学刊》2001,14(1):31-34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情节具有传奇性的特色.这是传统美学在小说艺术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其主要表现是情节曲折多变;偶然与巧合手法的运用.由于情节曲折离奇,使作品生动、有趣,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吴广义 《阴山学刊》2006,19(3):17-18
从文化学的角度,《豳风.七月》的主题具有双重意义:其一,反映了稼穑之艰难,农民劳动之艰辛,含蓄地表达了阶级对立;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描写了农奴劳动的愉快。肯定《七月》主题的双重性对于全面把握上古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从文化学角度理解上古人民的心态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古代文学教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文学是中文专业的重头课。研究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而教学实践中更新内容、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科研实践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吴广义 《阴山学刊》2002,15(1):24-25
把鬼神当成实有的存在 ,还是看作人类的幻想 ,这是魏晋志怪与《聊斋志异》观念上的根本区别 ,随之而来的是实录还是虚构 ,又成了这两个时期小说创作上的差异。故而 ,魏恶志怪只能成为志怪小说的草创期 ,《聊斋志异》成为光照千古的文言小说的顶峰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各政党之中一向以纲领路线稳定而著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日本共产党,以2000年11月第22次代表大会修改党章,2004年1月第23次代表大会修改党纲为标志,实施了自1961年第8次代表大会以来最大的政治变革,在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回顾日本共产党的发展道路入手,探讨日本共产党新世纪展开的政治变革的背景、内容和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