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汉唐时期塔里木盆地的宗教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地处亚洲大陆中心,因而西方学者把它称为“亚洲腹地(Innermost Asia)”。它的北面是天山;南面是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因其与天山隔盆地南北相望,故汉代的史学家又称之为“南山”;天山、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在盆地的西面相遇,形成一个大的山结,这就是帕米尔高原,汉代称之为“葱岭”;它的东西是吐鲁番盆地,再往  相似文献   
2.
一检索史籍,东汉末年当有道术之士焚(烧)香者。《三国志·吴书·孙策传》谓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孙策为许贡家客所伤,创甚,不治而亡。裴松之往引《江表传》和《搜神记》或以为策之死与诛杀道士于吉有关。按裴《注》所引怄表激曾谈及于吉烧香事,引人注目,今录之于下:时(案指建安五年)有道士准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于吉是东汉末年道教创立时期的重要人物,顺帝时其弟子宫崇曾上其所作《太平清领书》于朝廷①,至建安五年,于吉已近百岁,故有的学者以为此时于…  相似文献   
3.
青海道述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中外陆路交通,主要是指经甘肃河西走廊进入新疆,沿塔里木盆地两缘穿越葱岭,通往中亚、印度和欧洲的那条大干线,即所谓“丝绸之路”。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不经河西走廊,而是走青海古羌人居住区而通今新疆以至域外的路线——为论述方便,故称之为“青海道”——其作用和重要性可能不让于前者。然而,由于文献材料缺乏,对它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是晋、南北朝以前的那段历史,迄未展开深入的研究,有的学者对该道在晋、南北朝前是否存在,表示怀疑。在此,笔者不揣浅薄,略述其始末,考其史实,作为引玉之砖,以就教于方家。 一、问题的提出 青海道交通,晋、南北朝前文献记载虽不甚明朗,但事出有因,最早提到这条路线某些线索的竟是中国第一部记传体史书《史记》,其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云: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  相似文献   
4.
《历代名画记》卷七记梁代三个外国画家,依次为: 僧吉底俱,外国人,中品。僧摩罗菩提,亦外国人,中品。僧迦佛陀,中品。禅师天兰人,学行精悫,灵感极多。初在魏,魏帝重之,至隋,隋帝于嵩山起少林寺,至今房门上有画神,即是迦佛陀之迹。见《续高僧传》,存《(艹佛)蒜国人物图》、《器物样》、《外国兽图》、《鬼神画》,并传于代。姚最云:“已上三僧,既华夷殊体,亡以知其优劣。  相似文献   
5.
一个有自信心的民族,从不拒绝吸收外来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艺术也在中国发展起来。它的最初形式完全是外国的,但中国民众并不满足这种形式,他们从开始阶段的向印度求取佛画原本,到照着原本临摹,到后来甩开原本自己创作,经历了一个学习、融合、改造的过程。这个过程记录了古代中国在自己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勇于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肌体的事实,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它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无疑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例。下面即从几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向武帝报告他在大夏时曾见到贾人从东南身毒国贩运来的蜀布与邓竹杖,因而推测身毒距蜀不远,建议开通一条由蜀至身毒国以通大夏的捷径,此即史家所称的蜀身毒国道。原始记载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和“大宛列传”。后世学者据此以为张骞当年指求的身毒国道应该由成都西南经云南、缅甸而入印度阿萨姆邦,几成定论。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7.
汉唐时期塔里木盆地的宗教与文化(下)吴焯ADIFFERENTIALANALYSISOFMULTI-RELIGIOUSFACTORSINYUGUR'SCULTURE¥Abstracts:TheessayelaboratesintheformingofY...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