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世明 《决策》2005,(2):34-35
在经过4年起草砥砺,13次易稿后,《公务员法》草案前不久正式提醒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也是我国首次专门就人事管理进行立法,各界至为关注的是,这部与500万公务员群体息息相关的法律将会呈现哪些亮点,有些什么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试论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政府管理处于一个从“部门行政”转向“公共行政”的转型期。政府行政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尽一切努力弱化“部门行政” ,基本目标就是建立“公共行政”。“部门行政”与“公共行政”是分别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两种类型的政府管理制度 ,而部门利益是部门行政延续的根源。推动“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的制度设计思路是 :提高部门“三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力争作到“职权法定” ,杜绝“职权自定” ;加强对行政立法行为的监督 ,有效遏制“部门职权利益化”趋向的发展 ;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建设 ,阻隔“部门职权利益化”实现的渠道 ;决策与执行合理分开 ,中断部门利益实现的链条 ;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探索党政分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宋世明 《求是学刊》2006,33(3):120-124
“为艺术而艺术”观念在发展流变过程中表现出了审美现代性的努力方向和内在矛盾性。它首先是在艺术自律过程中出现的,具有艺术的独立性精神和否定立场;其次它是在反抗资产阶级日常生活中提出来的,其对应面是为艺术而生活,因此体现为一种艺术的实践方式;最后,它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审美观念。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下语境里,重提“为艺术而艺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遏制"部门职权利益化"的多种途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部门职权利益化”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弊端的突出表现,是中国建立公共行政体制的最大障碍。针对弊端形成的制度性根源,加强对部门职责界定的监督,加强对行政立法行为的监督,加强与完善财政制度监督,是遏制“部门职权利益化” 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宋世明 《决策》2008,(10):56-57
合肥市着眼于做“大事业”,实施“大轮岗”,彰显了当地领导不畏艰难、务实创新的决心与勇气,体现了当地公务员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坦荡胸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在我国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庞大的公务员考试队伍中去。在国外,公务员是就业的“上上之选”吗?国外公务员又是如何被选拔的?公务员考试又是怎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在我国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庞大的公务员考试队伍中去。在国外,公务员是就业的“上上之选”吗?国外公务员又是如何被选拔的?  相似文献   
8.
行政改革的动因与背景西方工业化国家、前苏东转型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行政改革的动因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之处。一、财政压力是西方行政改革的最初原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最初的动因来自70年代出现的由于经济滞胀导致的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9.
“老砌匠”年近花甲,家住湖北随州市万店镇龙头湾村二组,真名叫孙高远。前年,他突然开始养鱼,于是,一桩“老砌匠”改行的新鲜事在当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的行政改革行进在从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行政改革的经验教训,寻求与自身实际结合的中国路径。就中国行政改革而言,行政权力的配置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在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方面,立足保障五个建设,全方位实施大部门体制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选择。在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应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做出全国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