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打击和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和确立被害人制度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诉讼制度的公正性与权威性的重大问题。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目前在我国法学界尚待展开。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是指自诉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根据这一规定,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不属于当事人,因此他不享有当事人的诉讼和…  相似文献   
2.
论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张开绩证明责任也称为举证责任,它是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讼的全过程,就其实质来说就是对诉讼证据的求证过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于证据理论和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在诉讼发展史上,证明责任的确立最早产生于罗马法。其证明责任的涵义,...  相似文献   
3.
诉讼代表人制度最早产生于17世纪的英国衡平法院。目前国外大致有美国的、德国的、日本的集团诉讼制度共三种类型。我国的诉讼代表人制度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两种类型的诉讼代表人制度:一种是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已确定、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的共同诉讼;另一种是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的共同诉讼。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因此在审判实践中要注意正确适用,审判人员尤其要掌握好推选和更换诉讼代表人、案件的管辖、举证责任的适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法律中,实体法和程序法不分,民事讼诉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揉合在一起,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也没有明显的区别。自资本主义社会以来,世界各国都先后制定了民事诉讼法典,并在法典中都明确地规定了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有效地保证审判机关充分行使审判权,而且可以保障民事法律规范的贯彻实施,保障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关系和法律秩序。               一 法,是伴随握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法是…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审判模式标志着一个国家法制的完善程度。关于刑事诉讼审判模式的改革与完善,已成为我国诉讼法学理论界和司法机关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从一定意义上说,诉讼审判模式直接现制着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本文将就我国刑事诉讼审判模式的改革与完善作初步探讨。我国1979年7月颁布的,并于1980年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基本上符合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它对公正、客观地审理刑事案件,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对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