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彭贵川 《天府新论》2008,(5):136-138
对<集结号>的细读,不难看出,<集结号>吸引人的不是靓丽的明星,也不仅仅是逼真的爆炸特技场面,而是一群为共和国牺牲的普通士兵的生与死、荣与辱.<集结号>揭示了平民英雄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勇敢来自人精神的升腾,这种升腾的精神弥补了人肉体的脆弱,焕发出一种超越个人力量的状态.它唤醒了被市场经济浪潮掩盖的渐行渐远的崇高,探索了普通人生命活动历程的苦难与生存的艰辛.<集结号>启示我们:中国战争大片能够对人性、对平民、对普通英雄有巨大的人文关怀,用真诚守望人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口语交际中产生语言信息耗损的诸种因素 ,提出了控制耗损的基本原则 :第一 ,积累信息 ,建立共同信息库 ;第二 ,认同社会 ,克服心理障碍 ;第三 ,反思回顾 ,增加互动次数 ;第四 ,移情换位 ,注重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入手 ,分析了人文精神在东西方文化演变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以及文化冲突的价值 ,提出了语文教育中超越文化冲突、培养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 :张扬个性 ,拓展生活 ,追求民主 ,体验自由 ,人文关怀 ,精神守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化心理、社会心理以及传统的民族心理角度分析了人际沟通中隐性冲突产生的诸种因素 ,分析了隐形冲突的外显特征 ,提出了控制隐性冲突的策略是把握人们的共性心理预期 ,个性心理预期以及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建立认知系统。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理论被一定程度滥用,但运用于审美领域特别是审美传播领域却非常恰当。经典诵读活动是一种传统而特殊的审美传播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区,诵读者特别容易因"经典"之名带来审美疏离感而使诵读流于形式。基于主体间性本体论的立场认识经典诵读活动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审美疏离,更好地实现"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主旨,有效推进中华文明建设。基于主体间性立场的经典诵读可以体现诵读中多元主体的共在,即文本主体、诵读主体和受众主体通过诵读活动实现主体间的彼此关照,从而完成对社会文明的承续和促进。而主体共在的实现依托于参与者对经典文本建立同情,即"我"以积极靠近的姿态对他者之我建立同情,完成我者与他者的自然融合,排除经典诵读活动流于形式的弊端,从而更行之有效地推进经典诵读活动。  相似文献   
6.
2010年5月13日至15日,"后悲剧时代的灾难叙事与人文关怀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在宜宾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