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古新议     
“盘古”名字反映不同的历史进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盘古所处年代是旧石器时代(约170万年前~1万年前)。《三五历纪》所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指人在直立之前所见景物,直立以后,就会产生“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的感觉。盘古会“变化”(另类的生育方式),盘古生日农历三月三是“阴”发生的时间,盘古最初当是伟大的女性。到了夫权时代,确立为男性。有了夫妻形式的时代,才有“盘古夫妻”的说法。盘古原本不是道教神,为道教徒拉入道教神的行列。盘古不是盘瓠。盘古神话研究的现代性:一、开创和谐社会,倡导献身精神;二、发展旅游,打造主题品牌;三、发展经济,构建盘古相关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2.
泛民俗作为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并带有一定传统民俗成分的社会文化事象,某些个人或部分人群的心理因素时其出现起着重要作用,并使之具有求大、求新、求洋、求吉、求利和求热闹的心理定位.泛民俗的社会作用是利弊兼具的,它在保护传统民俗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人们的民俗认知和其他民俗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春节源于鬼节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节日,千百年来人们视其为一年的开始而寄托种种美好的祝福,看作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很少将它与鬼文化联系起来,即使是对春节进行过研究的人也少有此类文章。据笔者所知,至今还没有文章从鬼的角度来考察春节。事实上,春节的鬼文化色彩相当浓厚,由于历史的推移,人们只注意到春节的吉祥和欢乐的气氛,而逐渐忘却了暗中涌动的鬼文化的潜流。此外各地春节中的民俗虽有“大同”,但亦有“小异”。在此小异之处,也存在着不同表现形式的鬼文化内容,因其属于一方的民俗而被众人所忽略  相似文献   
4.
汉族是怎样形成的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在探索这个问题。 5 0年代曾经有过一次认真而有益的讨论 ,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其中 ,发表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论点 ,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这次讨论至今仍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汉族作为一个主体民族 ,对其研究却不再多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 ?这中间 ,除了其他外在的原因之外 ,在学术思想方面也有一个误区 ,那就是有一部分人认为汉族没有必要作为一个民族来进行研究 ,因为现在所研究的中国文化、历史、伦理、政治等等就是汉族的文化、历史、伦理、政…  相似文献   
5.
在同类型的中国螺女型故事中,基本情节是一致的,其象征性的文化原素仍然保留文中。“螺”象征女性,“蚌”象征女性生殖器,与民间所蕴藏的生殖观念和潜性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反映出长期以来所积淀下来的民间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民俗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都市民俗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泛化”,泛化的根源在于历史原因、民风变革、心理原因、科技进步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传统春节已逐渐失去了往昔的魅力。要使传统节日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就需要挖掘地方上最具传统文化色彩的东西 ,从中提炼出一个主题 ,并以此进行大型的表演活动 ;还需要一个活泼、可爱、具有人情味的主题人物  相似文献   
8.
徐华龙 《浙江学刊》2002,(3):131-138
近来 ,不断有泛民俗的内容见诸于报端。据传媒报道 :南京相爱的青年以赠小鞋来表示男女感情。山西乔家沟煤矿在矿上修了庙宇 ,供奉“窑神” ,希望得到神灵的护佑。在开光之际 ,还唱了三天的大戏 ,领导每到初一十五都要亲自入庙烧香 ,直到 2 0 0 1年 1 1月 2 2日矿井爆炸 ,才知道窑神并没有保护他们。还有一家著名的上市公司———春都集团里有一批算命先生成了企业的智囊团 ,公司里的大小事情都由他们说了算 ,无论是重要的人事任免 ,还是普通的办公室的桌椅的放置和朝向都是这些算命先生来决定。此外 ,还有各种商业性的节庆活动、现代体育运动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都会产生层出不穷的泛民俗文化现象。这些泛民俗现象的出现 ,都为传统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 ,可以这样认为 ,当代民俗学的发展离不开对新出现的泛民俗现象的研究和分析 ,只有注重对新出现的与民俗有关的文化现象 ,才能感知现代社会的脉搏 ,才能对现代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中国民俗学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原始艺术是一世界共同关心的研究课题。十八九世纪以来,西方学者首先对原始艺术发生兴趣,并开始寻找世界上残存的历史遗迹,对所发现的出土文物、岩画等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人类学家和探险家深入到原始部落中进行考察后,发掘了十分宝贵而大量的原始艺术的素材,与此同时,研究工作同步进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相反,我国的原始艺术研究起步甚晚。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的原始艺术,出版了一些原始艺术方面的研究著作和考察报告,但因资料的匮乏,往往只局限于外国的有关资料,谈论的只是一般的理论问题,更由于缺乏中国的实证…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作为宋代一位伟大的女诗人,在她创作的许多诗词中,保存了众多宋代的节日、饮食、服饰等各种习俗,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状况,也为作品增加了丰富色彩和时代感。节日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按照民间的习惯,这一天不仅亲人团聚,而且还举行各种游艺活动,例如夜间燃灯、观灯、放灯和猜灯谜.唐宋时代,灯市有种种“舞百戏”活动,明清还加有戏剧演出等项目,关于元宵节描述,在宋代一些诗人的作品中都曾经出现过,例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在李清照的笔下又是别一种风采,《永遇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