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史学区别于传统史学的主要标志,就全球范围来讲,恰如哈里·狄金森教授所云,是研究方法发生了重大革命。不论是史学危机论者,抑或是反危机论者,都不能不承认,当代史学正在经历着深刻的方法论变革。欧洲史学正在经历着深刻的方法论变革,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价值观念的转换,中国史学也面临着这一变革的严峻挑战。“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个时代都将产生而且能够产生自己的史学家。这是不言而喻的。不论是日渐消沉的阶级分析法、历史动力分析法、历史合力分析法、历史决定论的分析法,还是风  相似文献   
2.
一、《九歌》篇什考 《九歌》十一篇,而非九篇,然而名之曰《九歌》,古今学人进行了许多探发,然尚不能尽意。余不揣疏漏,大胆为之考索,以求教于通人。 朱熹认为。“篇名《九歌》,而实有十一章,盖不可解。”① 清代蒋骥认为:“《九歌》本十一章,其言九者,盖以神之类有九而名。两司命,类也。湘君与湘夫人,亦类也,”②蒋骥把《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分别合并为一类,其意在凑成“九”,用以说明《九歌》是由祭祀九种神的诗歌构成的。“九”是确定的篇目数字,因而蒋氏这个“类”的概念之不能成立是显而易见的。《九歌》中《湘…  相似文献   
3.
明代宣德年间的经济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初宣德年间(1426——1436),由于明宣宗实行了一系列薄赋轻徭、休养生息的政策,加上他本人勤于政务,励精图治,遂使明初出现了“四境无虞,百姓安业,几于小康”①的恢复局面。正如孟森先生所云:宣德年间“为明代极盛之时”②。本文拟就宣德十年间的经济恢复情况做一粗浅的探讨。 明宣宗即位后,摆在他面前的社会现状虽然不能说是个烂摊子,但应当说问题是相当严重的。从明朝建国开始,虽然经历了洪武、永乐、洪熙近六十年的“经济恢复”,但因军事行动接连不断,政治大狱此伏彼起,自然灾害连年发生,这种经济恢复并没有收到多大实效。永乐十九年,明…  相似文献   
4.
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等12个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15至20日在哈尔滨举行。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与国内明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特邀代表共计140余人到会。这次讨论会有三个议题:(一)明代的政治,(二)明代的文化,(三)明代的东北。共收到中外学者的论文95篇。一、明代的政治:有关明代政治方面的论文在这次讨论会上所占比重甚大,约占一半以上。涉及到了明代的宗法、宗族、吏典、督抚、内阁、选举等各种典章制度。学者们注意揭示政治事件背后的复杂的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目前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形态和阶段等问题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上限应确定在公元前221年。中国封建社会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形成期、成熟期和衰落期。这三个阶段并不表现为递进或递降的层序结构,因此,用周期一词表述更为准确。每一个周期都近似一个封闭的圆圈,这三个圆圈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螺旋曲线。在每一周期中,又必有一个王朝居于主导地位。汉、唐、明王朝具备这种典型性,它们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是三个周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王朝。全部封建社会的历史不过是这样一部兴衰史在不同层次上的重复进行,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当代中国史学正处于衰落状态中。衰落的具体表现是:一、建国近四十年还修不出无愧于古人的大型清史、中华民国史、甚至中国共产党史等等;二、史学研究队伍的日益萎缩和退化;三、治史的功利化。衰落的原因,在史料学派主要是研究方法的封闭性;在史观学派主要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受到种种特定的历史局限,导致了理论本身的扭曲、变型。本文回顾了当代史学取得的重要成绩,并对当代史学做出了展望。作者提出,在改革、开放的大趋势面前,史料学派、史观学派有广阔合作的条件,史学工作者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而文化史研究可补传统史学之偏失,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是一个急待重建和深化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法艺术以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强烈的民族风格,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放射着异彩。 艺术来源于生活,根生于劳动。正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劳动的需要,还是在原始社会的晚期,人们在结绳记事的基础上创造了文字。根据考古发掘,在公元前七千年的半坡、姜寨、仰韶文化遗址里发现了一些记号式古陶文。这即是原初的汉字,同时,也应该就是最初的书法艺术。美术史专家们把这种古陶文也看成是美术的起源,我想是有道理的。“书画同源”。汉字的讲究造型,强调表现事物的外部形象的特点,使书法、绘画一开始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古陶文,以及稍后的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里的图画式陶文,即是优美的书法,同时也是生动的绘画。  相似文献   
8.
宣德年间“吏治澄明”,可以说是明朝三百年间的最好时期。对于这一点史家不乏誉美之词: 《明史》卷150云:“永、宣之际,严饬吏治。职事修举。”卷158又云。“仁、宣之际,惩吏道贪墨,登进公廉刚正之士”, “风纪为之一清”。 明代史学家焦 称赞说:“永、宣之间士风吏治,庞厚可观。”① 明末著名史学家顾炎武说:“宣庙精勤, 吏治,一时澄清之效如此。后人不知,即知之。亦不肯言矣。”② 明自正统以后,士风日坏,不好拿来与宣德年间比较。如果把洪武、永乐、洪照三朝的吏治拿来与宣德年间的吏治相比,三朝也明显逊色。洪武时期穷治大狱,广兴株连,…  相似文献   
9.
论传统     
传统的界说同文化的界说一样,已经引起越来越复杂的争议。进行这一讨论十分迫切,这是因为: 第一,传统是文化研究的最基本范畴之一,这一概念的不确定,将无法使文化研究引向深入; 第二,传统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化,时代任务迫使我们要不断反思自身的传统价值。同时,开放的大趋势,各种纷至沓来的新思潮、新观念、新知识等等业已构成的严峻挑战也迫使我们对传统的价值系统作出清醒的再估价。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的考察,我们发现,迄今为止,实际上只出现过三次高潮;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两宋时期的文化复兴;3.本世纪初叶的新文化运动。 与三次文化高潮密切关联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巨大社会形态的变革,1.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变革;2.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变革;3.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变革。 这样看来,除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革是因为外力的作用──西方殖民帝国采取特殊的鸦片加大炮的侵略方式完成的,变革前夕没有出现文化高潮以外,其它两次变革的前夕均出现了文化高潮现象。为了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