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红钦 《社科纵横》2008,23(11):25-26
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概念,也是伦理学的概念.和谐是一种伦理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也就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这一点既体现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又体现在人的内在生命结构上。在人的生存所处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中,心理和文化的矛盾作为内外矛盾是人的生存的基本矛盾。从这一矛盾出发可以说明人的存在是一种即先天即生成、即现实即超越、即逻辑即直觉、即知识即境界……的辩证存在。  相似文献   
3.
李红钦 《社科纵横》2008,23(7):16-18
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概念,也是伦理学的概念.和谐足一种伦理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也就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红钦 《社科纵横》2009,24(3):20-22
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少包括六个层面的时代内涵: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自身各方面的和谐;社会内部结构的和谐;外部环境的和谐。这些内涵反映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方面又具有丰富的伦理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