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网络道德缺失谈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克平 《理论界》2007,(12):192-194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全社会应给予广泛关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是采取适用于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信息社会“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2.
我对陈老(杨先生避呼“独秀”其名,乃保持我国尊师重教、尊敬先哲的一贯传统———整理者注)早已关注,一直萦怀于心。他是我中华民族的伟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核心。我们小时候知道五四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三个,而实际领导的是他--陈老。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那可不只是文化革命,而是由上层建筑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变,包括整体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所以中国现代史是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后来他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就这两件事关全局的历史大事件说,陈老的历史贡献与日月同辉并不为过。令人难忘的还有他的两个亲生儿子为…  相似文献   
3.
<正> “结构”这一概念,最早萌芽于古代原子论创始者留基伯等人的学说之中,他们认为万物都是由微粒子组成,这些粒子大小形状各不相同,而且在结合中,各自的位置和排列也不同,因此形成了万物。这种粗略的表示说明了一个道理:事物的特征决定于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单元的有机搭配和排列。由此而引伸到企业结构的概念上来,我们要提出两个问题,首先,什么样的企业结构才算是合理的?其次,怎样做到企业的合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Web2.0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克平 《理论界》2009,(2):174-176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本文结合Web2.0的特点,辩证地分析了Web2.0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探讨了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了Web2.0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技术和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促进,人们日益重视并实际加强了海洋开发活动,尤其在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更为关注是;对海洋经济活动现状与远景的规划和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的热潮;海洋工程被列为新的科技革命的重要对象与表现之一。我国近年来也有不少同志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做了一些初步探讨,本文想就海洋经济学理论做点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 最近一个时期,随着经济改革的讨论,不少同志建议把“利润”指标,做为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大小的指标,不少单位还依此对企业和职工进行奖惩。这种想法和做法在方向上说是对头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不够理想。现仅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在社会主义生产中,生产者为了一定的目的进行的生产劳动所得的生产成果,从价值上看,是由c+v+m三部分构成的。其中,c是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v+m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新价值,v是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费用的。从性质上说也属于简单再  相似文献   
7.
从主体间性厘定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而在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真正内涵。马克思把人的交往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不仅揭示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在人的实践基础上构成的交往活动,而且也指出了克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途径,帮助我们揭示出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为确立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对部分高校"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基础上,就其思想道德状况作出了基本的评价。总体来看,"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爱国热情高,务实进取,道德面貌呈健康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政治思想认识模糊和功利性、自我利益化倾向明显、道德状态不确定和多重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克平 《社科纵横》2011,(8):128-131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网络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理论上的藕合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建设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之一。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塑造功能,对于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