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1.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投融资体制转轨背景下,北京市以国有资本为主的投融资体制,在市场化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环境。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投融资体制之间形成了以下关系:一是政府投资和市场化运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二是民间资本和外资成为新的投资与运营主体;三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商业化,加快了城市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人口发展与城市安全息息相关。北京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新的、全面的社会发展,因此,人口规模与生态承载、经济承载变成一个日益紧迫和严峻的问题,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社会与安全问题。研究北京人口与安全的问题、对策,对北京市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结果是,北京市至2020年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是1800万。  相似文献   
3.
共建“一带一路”是以新型全球治理观为指导的国际实践,有助于构建和塑造全球治理新秩序。本文基于“财富-权力-社会目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探讨了“一带一路”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及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均衡型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的形成,改善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生产网络和财富分配中的地位;同时,它增强了中国在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结构方面的结构性权力,并促进了结构性权力在共建国之间的扩散和转移;共建“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有助于推动再全球化。从实践路径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和平共处、亲诚惠容的多边主义理念,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政策沟通来克服集体行动的困难,通过增强制度性话语权关注和传播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诉求和声音,其所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兼具包容性和实用主义,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首都互联网产业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互联网产业产生经济效应的内在机理及其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合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论证了北京市互联网产业对于整个首都经济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地区及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的减排效果及其微观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未进行试点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区域的碳减排,降低了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挤出效应、激励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等3种微观机制达到碳减排的效果。基于此,提出完善环境规制体系,扩大政策试点范围;培育企业环保和绿色创新新业态,为企业提供技术补助和绿色创新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人口规模预测的主要功能,是反映该区域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基本走势,包括未来集聚的程度、增长速度、主要结构变动的情况。本文首先对该区域现有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必要的校核;其次,对京津冀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未来影响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变化趋势;最后,采用多模型预测,给出了区域及各城市总人口规模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