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当代世界的发展要求科学与人道主义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必须成为一种服务于人类进步的力量。决定这一趋向的,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变革对自然和人类有目的的影响产生了意义重大的时机,而这正在为科学树立了新的方向和新的目标。因此,决定着科学技术进步的人道主义实质的以及促使这一内容成为一种社会法则的那些因素,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如果把这些因素与认识过程区分开来,势必对科学和人类造成严重损害。这个观点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3.
如何完善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寻求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贯的理论目标就是要清除经济决定论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及其主体学说.在理论与现实的不断冲撞中,他们抓住意识形态问题,提出日常生活批判,开展文化研究,由此形成了一个"文化的转向",在深入开掘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维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4.
哲学一直以理论性和思辨性示人,似乎从来就与生活中的应用无关,于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哲学就成了一种无用的"学问":只存在于课堂与著作中;流于空谈而没有实际的作为;最后变成一种"精神体操",只得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苟延残喘。面对哲学日益学院化和边缘化的生存状况,西方国家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哲学咨询"(Philosophical Counseling)的哲学实践新动向。作为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哲学活动,它尝试着将哲学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力求用哲学的方法帮助人们排解各种"心结"。它的目标是要恢复哲学的"心灵治疗"的古老宗旨,让古希腊哲学中的实践化旨趣得到发扬光大,并且立足当下社会的精神健康问题推出一种返本开新的实践哲学。我国传统哲学有丰富的哲学咨询的资源,"回到孔子"不失为一种在中国本土开展"哲学咨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福柯后期思想发生了“伦理转向”,即从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转向了以自我风格化为旨趣的主体诗学。他从“性经验史”中去发掘古希腊的“自我文化”,由此来思考主体如何构建自身的自我伦理学问题。结合古希腊人的“自我技术”和他投入同性恋的性试验,福柯企图把人的生命存在转变成一种审美化的自我塑造活动,因而提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促成新型主体转变的生存美学。在他的后期著述中,其不遗余力探讨的主体诗学是以维护身体快感的自由为目标的,是以主体审美化的自我创生为前提的。福柯的主体诗学,无疑是在诉诸一种“伦理政治”的抵抗策略。这种伦理政治以其局部的和分散的斗争方式,体现了一种多形态实践的和审美主义的后现代政治取向。  相似文献   
6.
卢梭的启蒙思想以其批判的激进立场而著称。他不仅是启蒙运动的赞扬者和辩护者,而且也是启蒙观念的批评者和检讨者。他将科学与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现实的道德败坏联系起来,将私有制的产生与人类不平等的发生联系起来,由此提出了他的异化观及其文化批判。根据他的思想逻辑,人类从自然状态走向文明社会的进程,既是"进步"也是"退步"。因为文明发展带来了异化的后果,这就是人为的替换了自然的,不平等取代了平等,不自由压倒了自由。他以一种道德主义的激情将异化问题与文化批判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启了西方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先河。  相似文献   
7.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哲学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人的科学”、“人道主义伦理学”和“激进的改良主义”。人的本性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人能否实现真正的幸福,是他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他的哲学反映了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基本倾向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立场。他从抽象的人性论和“伦理唯心主义”出发,构筑了一个“清醒的乌托邦”。尽管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尖锐的,但他的社会革命纲领却只能流于空想。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转向”之中,葛兰西的文化政治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这可以从“葛兰西主义”一词的流行得到证明.无论是法国的阿尔都塞学派还是英国的新左派以及后马克思主义思潮,都或高或低地举起了“葛兰西主义”的理论旗帜.尽管葛兰西的文化政治学并没有一个既成的完整体系,但还是可以在他有关文化问题的众多论述中找出一个明晰的文化政治逻辑,即强调文化对于社会变革的基础性作用.葛兰西的文化政治思想是以他的实践哲学为基础的,或者说是以他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为基础的.鉴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历史现实,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从政治经济学转到了文化政治学,并由此而建构起了一种为当代各种新左派运动所采纳的文化政治理论范式.他所引领的“文化转向”集中代表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福柯的新政治观:一种微观权力的谱系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阶级和国家为核心的宏观政治概念遭到质疑,一种围绕日常权力关系形成的"微观政治"构想脱颖而出。这种微观政治回应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新社会运动的政治诉求,表达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政治"或者"后现代的政治"。福柯的新政治观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微观政治构想。他以权力谱系学为基础,着力揭示了微观权力的种种形式,由此重新定义了"权力"和"政治",提出了微观政治的基本构想。在分析以"圆形监狱"为模型的权力运作机制的过程中,福柯探讨了作为一种自由实践活动的"抵抗政治"的可能性条件,从而建构了一种反本质主义的和多元主义的新政治观。这种新政治观集中体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