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和哲学”是“易”思维与“和”思维的辩证综合,是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特质,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层结构与中国哲学思维的创新范式。在当代,“易和哲学”契合全面协调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构成了反思批判现代性文明和创建社会和谐发展观的中国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现代性的转向及其重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的重新审察 ,构成了全球化语境下当代社会理论的前沿话题。无论是吉登斯的“反思现代性”、哈贝马斯的“重建现代性” ,还是利奥塔的“重写现代性” ,都凸显出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性的重大转向 :从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性转向全球多元一体的现代性 ;从工业化社会单向度的现代性转向复调的现代性 ;从简单素朴的现代性转向反思自省的现代性 ;从现代性的“独白”转向现代性的“对话” ;从现代性的批判转向现代性的重写。全球化引发了现代化的路径转向 ,全球性启示着现代性的当代重写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性主导理念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工具理性主义,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悖论.人类中心主义把人当作一切价值的尺度,催生了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信念,过度偏重人的利益和欲求,忽视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使现代化成了主体征服自然、人类宰制世界的强制过程,导致了“人道主义的僭妄”.工具理性主义对人性的片面设定,导致了人性的单一化与功利化,造成人的价值理性的遮蔽与生活意义的失落.这就需要对现代性主导理念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工具理性主义展开深入批判,以确立起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和谐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性主导理念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工具理性主义,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悖论。人类中心主义把人当作一切价值的尺度,催生了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信念,过度偏重人的利益和欲求,忽视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使现代化成了主体征服自然、人类宰制世界的强制过程,导致了"人道主义的僭妄"。工具理性主义对人性的片面设定,导致了人性的单一化与功利化,造成人的价值理性的遮蔽与生活意义的失落。这就需要对现代性主导理念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工具理性主义展开深入批判,以确立起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和谐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的三个基本维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漆思 《求是学刊》2005,32(1):48-51
在当代各种社会思潮和各种学术观点的交汇和碰撞中 ,大概没有哪个问题像现代性这样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现代性毫无疑问已经成为贯穿我们时代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的焦点性话题。在实践层面上 ,由于发达国家的现代文化危机和后发展或欠发达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文化冲突 ,关于现代性的价值判断已经成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关于现代性的研究 ,需要理论的、实践的、历史的、现实的、比较的和综合的等多维视角 ,而其中 ,认真梳理和挖掘已有的关于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性的理论资源和学术资源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实际上 ,我们已经发现 ,在目前关于现代性问题的各种反思和讨论中 ,人们普遍借用和发挥 2 0世纪许多著名批判性思想家的观点 ,例如 ,胡塞尔、韦伯、齐美尔、卢卡奇、葛兰西、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利奥塔、福柯、德里达、波德里亚、吉登斯、鲍曼等人关于欧洲科学危机、启蒙理性、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现代国家等问题的文化批判。我们在本栏目中曾经尝试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进行挖掘。然而 ,相比之下 ,人们迄今为止对于马克思学说与现代性问题的关系阐发得并不充分。实际上无论是在马克思早期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儒道释等修行文化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道德根基.弘扬中华传统修行文化,可以开启人的善根和慧根,涵养德性,启发悟性,增长智慧.面对当代精神危机,可以据此建构当代中华文化的生命观,有益于世道的改善和人心的净化.对儒道释等修行之道的阐发,可以揭示中华修行文化蕴含的生命智慧,促进当代中国心学的构建,并对当代的道德重建和信仰追寻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问题框架中的物权行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凇纶  漆思 《浙江学刊》2005,(2):144-146
本文力图在现代性问题框架中重新解释物权行为理论,将物权行为理论作为一个制度整体,论证其在大陆法民法体系中存在的逻辑必然性;然后进一步揭示这种必然性在现代性问题框架中所体现的本质:即知识与权力的共谋对社会进行规训与控制.由此揭示物权行为理论的真正要义:一种现代性的规训话语.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对人性的主体主义规定,体现为理性主义、人本主义、个人主义"三位一体"的主体主义理念体系,却包含着解放与异化、启蒙与禁锢、自由与压制的内在矛盾.现代性的理性至上、人性至善、个性至尊的片面人性界定,实质是对人性的抽象主体主义把握,这从根本上僭越了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挖掘现代性困境的理念根源,在批判现代性的主体主义理念中重建人的新主体性基础,有助于开启现代文明的和谐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研究马克思正义思想必须诉诸他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超越。资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但却没有解放生产者,未能实现社会正义。在肯定资本文明面的同时,马克思对资本逻辑实体形态、关系形态以及文明形态的非正义展开了深刻批判,构建了以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必要前提、以无产阶级社会革命为实现手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的共产主义正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正义思想指引下实现社会正义的现实道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把握和利用资本价值,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逻辑,让资本为人民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权和保障权利的社会。权利结构的分化必然引发社会的分化,而权利的和谐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正义的社会要求社会制度安排保障权利的公正和谐,权利的公正和谐成为社会和谐的实质。在改革进程中,权利结构的分化整合及其制度建构,正在成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心议题,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在权利与责任对等基础上实现权利和谐的社会制度建设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