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200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是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历史上的思想家往往把自己的思想体系说成是“终极真理”,认为只要人们按照他们的思想去行动就会解决一切问题,再不需要认识任何事物,也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认识了。新的思想家把旧的所谓“终极真理”推翻之后,又去构造自己的“终极真理”。但是,所有的“终极真理”体系都在实践中被一个个地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马克思主义与此截然不同,它认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哲学学会第三次代表会暨一九八五年年会于四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在兰州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七十三人。 会议经过充分酝酿,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甘肃省哲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 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围绕“哲学与改革”的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和交流。会议收到论文二十八篇。学术讨论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建设整洁、优美、文明、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型城市,首先必须建立团结、和谐、秩序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城市人民的精神生活领城还存在着一些消极现象,严重地败坏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污染我们的社会环境,这是进行全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严重障碍。为了使人们能够团结一致,聚精会神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我们要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克服精神生活领域里的消极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秩序,从各方面创造一个和谐与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提供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思想王兴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学习和研究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六年甘肃省哲学学会年会着重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党内政治生活原则进行了讨论。 一、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认识:①以儒学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内容。理由是,儒学中固然有很多很好的人类知识和人类总结  相似文献   
6.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教授林径一同志,生于1925年,安徽怀远人,194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旋即参加了革命工作,四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理论研究、宣传和教学工作。曾任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副校长等职。兼任过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和甘肃省哲学学会会长。现任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甘肃省社会科学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甘肃省党校系统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受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支配的,但又不能离开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着的人,即是说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在人的社会实践中实现的。正确认识人的自觉能动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正确的自觉能动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社会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就开始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党逐渐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纲领。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的影响,“以阶级斗争为纲”,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没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思想路线,才明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长征。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大事,已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鞍山市2007年接收高校毕业生7347人,办理就业手续的5532人,尚未就业1815人。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市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人事厅的要求,依据高校毕业生个人愿望和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