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社会学中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晖  甘会斌 《社会》2001,(12):25-27
一、引言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 ,对以T.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的批评越来越强烈 ,不少人指责帕森斯的“广涵理论”缺乏经验内容 ,认为它充其量只是对现实世界的近似的抽象描述。而这一时期 ,R.K.默顿所提倡的“中距理论” ,因其具有克服空洞的理论思辩和琐碎的经验调查这两方面不足的特点 ,在美国社会学界受到了较为普遍的青睐。在美国科学基金会的社会学预算超过经济学预算的大好形势下 ,乐观的人们似乎看到 ,社会学大步迈向成熟科学 ,理论和经验研究协调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然而与此同时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搅乱了这一梦想。由于…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知识分子研究可概括为三种模式:本质论、阶层论和场域论.知识分子的场域观能够避免知识分子研究中的诸多困境,把它从贫瘠的意识形态和伦理争论中解放出来,迈向一种富于生产力的、别开生面的知识分子社会学.知识分子的场域观对中国知识分子本土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问题意识和方法论出发,将当前的知识分子研究概括为三种范式本质论、阶层论和场域论.作者力辟本质论和阶层论的缺失,阐明了场域论所具备的逻辑力量、理论生产力和解释力,认为它将超越科学社会学的美国学派与欧洲学派的对立,并指出它对中国知识分子本土研究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国知识分子本来想要从前十年的"广场"退回学术的"民间岗位"①,拥抱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发展;然而,他们很快发现,学术界不仅丢掉了80年代的人文精神,而且失范行为超乎想象,学术大发展没有如期而至,"学术大跃进"倒是轰轰烈烈搞了起来,以致学术丑闻层出不穷②,结果引起分别与人文精神和学术规范有关的两场大讨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国知识分子本来想要从前十年的“广场”退回学术的“民间岗位”.拥抱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发展;然而,他们很快发现,学术界不仅丢掉了80年代的人文精神,而且失范行为超乎想象,学术大发展没有如期而至,“学术大跃进”倒是轰轰烈烈搞了起来。以致学术丑闻层出不穷,结果引起分别与人文精神和学术规范有关的两场大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问题意识和方法论出发,将当前的知识分子研究概括为三种范式:本质论、阶层论和场域论。作者力辟本质论和阶层论的缺失,阐明了场域论所具备的逻辑力量、理论生产力和解释力,认为它将超越科学社会学的美国学派与欧洲学派的对立.并指出它对中国知识分子本土研究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相对于社会文化的语境存在着独立性和依附性共存的二重性,因此,中国企业在改变自身的文化时,必须正视处于现代转型之中但仍然支配着中国人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儒家文化.对待儒家文化的参照作用有两条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和二元性原则,据此可以分析儒家文化对企业文化变革的限制性和资源支持性功能.可以认为,儒家型企业文化的建构反过来将会推动儒家文化本身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