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订本《辞源》一册13页“一年半载”条,书证云:《古今杂剧·元·杨梓〈敬德不服老〉》:“将军你且耐心道那里,无个一年半载,俺众将每必然保奏将军回来。”按:《辞源修订本体例》第九条云:“书证都经覆核原书,注明书名、篇目或卷次。”验之上列书证,只标杂剧名称而失“折数”,正如引经、史、子、集各部之书而失卷次、篇名,读者难以核对原书,亦自乱其体例。考上列书证,当引自明·万历年间脉望馆钞校  相似文献   
2.
书证乃证明词语释义之确,犹言“谓予不信,有书为证”。然旧《辞源》、旧《辞海》中皆有举书证而失注例,见其疏略。不意修订本《辞源》亦偶有此弊,某些典故已有特定含义,只述典而无注,失之。 濠濮闲想(p1864.3):“相传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又庄子钓于汉水(引文误,当作濮),却楚王之聘。后因以濠濮指高人寄身闲居之所。下举《晋书·范宁传》、《世说新语·言语》书证(略)。”  相似文献   
3.
新编《辞海》下册4290页“刮地皮”条,举书证为:《新唐书·程晔传》:“[李固烈]请还衡州,既治装,悉帑以行。军中怒曰:‘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按:此条书证谬误有三:一是拼“日华”二字为一字“晔”,造成人名误称,引起篇目之误,《新唐书·卷二一三》作《程日华传》;二是引文首句方括号,只应施于“李”字,“固烈”之名为原文所有,不当括入;三是地名本作“恒州”,引  相似文献   
4.
《辞源》修订本第一册336页“出人头地”条释文云:“超出他人之上。明·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书生俊杰真天纵,出人头地见奇功。’按:本条书证并非语源。其源: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九·与梅圣俞书(嘉祐二年)》:“承惠《答苏轼书》,甚佳。……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相似文献   
5.
修订本《辞源》,以其体例之完善,考据之精审,释义之详明确切,书证时代、作者、书名、卷次、篇目、引文详赡,超越历代大中型语文辞书,饮誉学界。为我国辞书编纂史上又一座丰碑。实在令人欣悦不已。 然而,以其卷帙浩繁,出非一手,多历年所;所涉知识,遍及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经、史、子、集各部;而学术日进,后出转精;尤其文字、音韵、训诂、校勘之学日新月异,参校比勘,耗力之巨,有不可估量者。则疏漏龃龉,在所难免。白璧微瑕,不掩美瑜之光。为臻其完善,笔者专著《辞源考订》一书于前,考辨1100余条。兹再就第四册新发现某些失误,陆续撰文商榷于后,是为续篇。请专家、学者垂教。  相似文献   
6.
甘肃师大中文系编《汉语成语词典》116页“寸步不离”条云:“语出宋·杨万里《诚斋杂记》卷上。”修订本《辞源》三册1999页“狐穴诗人”条云:“唐乔子旷能诗,喜用僻事,时人称为狐穴诗人。见元·周达观《诚斋杂记》卷九。”按:宋·杨万里与元·周达观并无此作,更不知何处飞来“卷九”之说!前书只见“诚斋”别号,便不管此“诚斋”究是哪“诚斋”,硬指为杨  相似文献   
7.
修订本《辞源》,就其体例、考据、注音、释义等诸方面之准确度而言,都远远超过原书。它是我国最高水平的大型文史专用工具书,深受广大文史工作者及其他读者好评。然而,大型工具书,卷帙浩繁,出非一手,涉及知识无限广阔,而且编纂、修订多历年所,则挂漏疏忽、失于照应之处,在所难免,不可求全责备。然,工具书乃释疑解惑之桥梁津渡,非凿凿有据、确切详明,则不足以引导读者到达求知之彼岸。倘若误指迷津,则令读者陷入港汊,难于济渡矣! 为正本清源,明辨是非,期于改进,特就检索、泛览所见,于《辞源》第三册中,有可商榷之处若干,略施考辩,条分缕析于次,以就教于专家、编者、修订者、读者之前。计分  相似文献   
8.
修订本《辞源》一册427页“南面百城”条释义云:“南面指地位的崇高,百城指土地的广大,旧时用来比喻统治者的尊荣富有。《魏书·李谧传》:“每曰: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按:此注宽泛,且意有未明.“南面”一词,只可施于天子、王侯公卿、六部大巨,而州官县吏不与焉。“古者坐北朝南为尊位。君侯公卿大臣见僚属,则南面而居,晋谒者即北面而拜之.因以‘南面’借代君侯公卿大臣地位之崇高。皆为上层统治者”。“百”,此处非确数,谓其多也.“百城”意为“土地广  相似文献   
9.
词语源流之演进,体式之沿革,成语之定型过程,不仅有助于词语意义之理解,而且通过某些词语出现的时代。并可借以考见其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情况。只就语言学本身说,亦可探究各历史时期的构词方式,语法规律,同时具有训诂学的研究价值。因此,中型以上语文辞书,均应重视词语源流之考订。  相似文献   
10.
修订本《辞源》一册第509页“哀毁骨立”条,注释云: “因亲丧悲哀而瘦损异常,如仅以骨支拄身体。晋王戎和峤同遭亲丧,司马炎(武帝)对刘毅说:‘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见《世说新语·德行》。”按:此注释失误有二,可商者一。请分项述之。 1、书证并非语源。《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虽与《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444)同为南朝宋人,但《世说新语》所述乃晋人事,故居后。《后汉书·韦彪传》:“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此为语源,而《世说新语》为定型化。书证当先引《后汉书》,后引《世说新语》为当。 2、概述《世说新语》书证,并非“晋武帝对刘毅说”,恰相反,乃是刘毅(字仲雄)回答晋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