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宋代登科总录》收录了大量宋代状元文献,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确定,除118 位文科状元外,宋代还诞生了72位武科状元、12位贡士及第状元. 宋代文状元有近八成来自于低层官员与平民家庭,与唐代形成极大反差,折射出科举考试对整个社会政治的深刻影响. 宋代武科状元仕途不显,而文科状元中近六成曾在政府机构中担任宰执与侍从官等重要职务,这既是国家“右文”政策导向的结果,也验证了科举取士在人才流动方面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代胥吏出职与差遣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在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府内均有大批从事具体行政工作的胥吏,其中,中央百司与地方监司、州郡一级的吏人可出职入流,跻身于低级官员的行列。南宋人赵升在《朝野类要》卷三中说:“内外百司吏职及诸州、监司吏人,皆有年劳补官法,俗谓之‘出职’是也。免铨试,径注差遣。”北宋初年,诸事草创,胥吏出职亦无定制;直到真宗朝,才对胥吏的出职年限、出职授官和授官勒留等作了初步规定。[1]本文着重探讨宋代胥吏出职方式以及授官、差遣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宋代在肯吏的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并对明清吏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有关该领域的研究至今仍未引起学者应有的重视。本文在勾沉史籍的基础上,对宋代胥吏的入仕途径、控选标准、铨选程序以及迁补原则、迁补方式等进行了研究,条理出了南来胥束的分类、结构、选任与迁转途径.  相似文献   
4.
沈括与王安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与王安石的关系经历了由亲密到疏离的变化过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三:一是两人在新法的态度上有差异;二是变法派内部的矛盾斗争;三是沈括懦弱的性格。沈括性格上的懦弱是造成他仕途坎坷、家庭不幸的根源。王安石多次指责沈括为“壬人”,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5.
杭州大学龚延明教授撰编的《宋代官制辞典》,新近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约180万字。这是一部通贯两宋,全面、深入、系统地展示宋代官制全貌,具有鲜明学术特色,体大思精、翔实缜密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6.
论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随着中央集权统治的不断加强 ,各项法律条文的日趋繁密 ,以及国家对官员管理力度的增强 ,使官府中处理文书和奔走驱使的胥吏在国家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出现代官理政甚至越权行事的现象 ;同时 ,由于管理体制上存在的某些缺陷 ,自身素质不高的胥吏也给国家政治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