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上博楚简《内礼》与《曾子》十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竹简《内礼》的面世,表明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曾子》十篇确为先秦文献。比较《内礼》与《曾子》,可为考察《曾子》一书的编订、流传情况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儒家学派中,曾子具有重要的地位。前人指出,儒家经典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大学》出自曾子。我们可以从《大学》的思想内涵着手探求其与儒家学派的关系,其中应当特别注意其与曾子一派的关联,及其与曾子思想的一些微妙的区别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西周春秋时期讲究“礼让” ,贵族间多温文尔雅相互谦让 ,孔子也就主张“礼让”为国。可见“礼让”是其社会风气的典型反映之一。战国时期虽然礼让之风消失 ,但是在尚贤思潮影响下 ,“禅让”之说却一度兴盛 ,禅让成为一项重要的美德懿行 ,甚至还出现了燕王哙让位于子之的事情 ,然而禅让之说毕竟与君主专制制度不相容 ,所以随着燕国禅让之事的失败 ,禅让理论也就顿失风光。周代“让”的社会观念的变迁 ,集中表现于从西周春秋时期的礼让到战国时期禅让理论的兴衰变化。社会观念的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由贵族政治向君主集权政治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上博楚竹书《鲁邦大旱》之“敚”,学者释为“说”,但考虑到解释的直接性及其“敚”祭的内涵等问题,似以径释为“敚”较妥。“敚”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对神灵的迫胁斥责;其二,对神灵的恭奉顺迎。两种做法相反相成,体现了春秋战国社会人们一种复杂的神灵观念。  相似文献   
5.
尚“文”之风与周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人尚“文” ,“文”体现了周代社会的整体风尚。浓厚的“文”风 ,对周代社会及华夏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周人政治中重“文”的传统 ,使当时的各族属能够在平稳的环境中协调、融合 ,为形成统一的华夏文化奠定了基础 ;周人对“文”的追求 ,显示了周人的精神自觉和对自身价值的体认 ,它促成推进了周人整体修养的提高 ,对华夏族气质、性格的形成 ,起到关键作用。与社会制度相比 ,时代精神与习俗风尚往往有更深厚的影响力。尚“文”风气不仅塑造了周代社会独特的社会风貌 ,而且保证了华夏文化生生不息 ,传承不断。  相似文献   
6.
古史分期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近年来又趋于活跃,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五种生产方式说”遭到怀疑,否定奴隶时代在中国上古时期的存在,成为一些史家的共识。研究越深入,需要澄清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就越多。纵观近些年的研究,可以看出,史学工作者们只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每每从一个新角度着手探讨古史问题,均能窥探到我国古代社会独特面貌的一个部分。因此,辨析越多,越能促进人们做更深入。更细致的思考,从而愈益能够显现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性。目前,这一研究方兴未艾、但它的发展趋势即可以大慨作出如下勾勒,那就是史学工作者日益抛弃从概念到概念的、生搬硬套的、公式化的陈旧研究方法,立足于历史实际、力求从更深的层次上揭示我国古史的真实面貌。晁福林先生近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以下引用此书简称《变迁》)一书,便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于复商周三代社会性质和古史分期问题的新探讨,从正面回答了上古时代——特别是夏、商、西周时代的社会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孔子常以礼为尺度来衡量现实与入仕的关系,主张追求高远理想的士不应向无道现实折腰,不参与无道政治。然而,作为一位对于历史和现实有深邃思考的伟大哲人,孔子又越过了“不仕无道”所体现的礼制的束缚,将追求仁政作为衡量自己是否入仕的又一准则。但孔子不仅参与到无道政治当中,而且与僭礼的执政者保持着密切关联,这是因为他对于仁政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在孔子那里,作为个体性的仁政要高于普遍性的周礼  相似文献   
8.
《易传》的学派归属是近年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论者或提出《易传》为道家所作的新说 ,或坚持它为儒家典籍的传统说法 ,或提出它自成一家。专家们一般都以《易传》思想与道家或儒家思想特征的比附入手进行探讨 ,较少注意儒、道两家思想本身的发展脉络。本文试从儒家思想发展的特征开始 ,论析《易传》实为儒家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对于解决《易传》一书的学派归属问题似有裨益。1  儒家研《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春秋后期 ,孔子就认识到研讨《易》的重要性。他晚年的时候 ,喜研《易》,以至于“韦编三绝”1。孔子…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史论战、1949年以后的古史分期讨论以及近三十年来社会形态的研究中,西周时期的社会性质始终受到学者的关注.其中,西周封建论无疑是最为有影响的学说之一.然而,自其产生直至发展到今天,虽然皆名为西周封建论,但西周封建论者所讨论的主要问题、理论依据,以及思考方向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容成氏》、《唐虞之道》与战国时期禅让学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新慧 《齐鲁学刊》2003,(6):104-107
比较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与上博简《容成氏》的异同,可以窥见战国时期禅让学说发展的不同脉络及其复杂性。二者所表现的“尚贤”观念以及“让”的观念并不相同,因此其思想内涵也不相同。它们对禅让的论述,似乎没有引起战国中晚期思想家的过多关注,甚至可以推测它们所阐述的内容,战国后期诸子并未及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