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制度创新的视角切入,以近代中国宪法文本为对象,检省近代中国宪法变迁的实质,可以得出近代宪法变迁不属于制度创新这一基本立场。“革命”在近代中国宪政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以革命的方式进行制度创新具有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非现实性冲突是基于价值观、信仰等对立形成的,两方或多方执著于"紧张释放"的冲突行动。法律作为控制社会冲突的手段,对非现实性冲突显示出"控制不能"的困境。科学的法律发展观不应该是刺激法律万能奢望的滋长,而应是对法律限度保有理性的自觉。  相似文献   
3.
文章围绕消极自由概念,厘清了相对于积极自由的消极自由、相对于共和主义自由的消极自由以及道义自由与人身自由的区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尼格.西蒙自由概念的不足之处,以及他关于法律与理想自由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一自然法主张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涉残疾人案件的司法裁判文书,可以发现残疾人通过司法诉讼寻求权益保护的整体概貌.面对残疾人包括健康权、生存权、公民权、政治权等权益诉求,涉及自然人、法人等多元侵权主体以及司法过程中支持性服务供给、经济成本耗费、裁判结果与预期等诸多问题,必须增强残疾人权利意识与维权能力,多角度、多渠道保护重点权利和规制侵权主体,构建立体的权利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5.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建构论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主要价值在于对被害人的救济、保障被害人的生活。文章阐述了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法典化的必要性,并就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补偿对象、补偿范围、补偿资金的来源、补偿的机构和程序等进行了具体的立法构建。  相似文献   
6.
7.
非现实性冲突不同于现实性冲突,其实质在于"紧张"释放而非争夺稀有的资源或利益.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社会公共物品缺失,导致人们生活意义和价值的部分失落,并部分反映为诉诸"紧张释放"的非现实性冲突.社会民谣作为一种社会自生的非正式表达方式,因其反映"大众"言说,具有"讽刺"属性和"剧场"效应,不失为一种消解非现实性冲突之"紧张"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法学角度分析,和谐社会有其特定的法理意蕴。在现代和谐社会中,法治既是其首要内容,也是其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动态发展均需要法治作为保障。为此,本刊以"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为题,特组织国内几位法学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笔谈,以期能为和谐社会构建这一热点话题提供一个新的观照。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以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为指导思想的审判监督制度具有监督主体多元、监督内容宽泛、监督行为不规范等不足.在运行中暴露出诸如指导思想单一,审判监督与审判独立、二审终审等制度交叉矛盾、不尊重当事人诉讼上的处分权等一系列问题.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应着手建立一个"以人为本",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目标,以当事人申请再审为主要方式的,规范、高效的审判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语境下坚持党的领导,要以改善党的领导为前提。在平行场域里从严治党要求党内法规建设要坚持"国法"的形式合理性标准,严守国法基本原则的精神底线,创设高于法律的党内义务;在纵向场域中落实依法执政,应保障宪法规范效力与实效统一,从宪法诉讼和程序视角创新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