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读敦煌俗曲杂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俗曲主要指敦煌歌辞内[五更转]、[十二时]、[百岁篇]、[行路难]等通俗的民间曲词,它们上承六朝遗规,下启后代词曲之兆端,在我国词曲研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这部分通俗曲调的本事、缘起及其流变作一些初步探讨。 说[五更转] [五更转]之“转”,犹“啭”,歌唱的意思。此调除见于敦煌歌辞外,时代更早者当推《乐府诗集》卷33[相和歌辞·平调]所载陈伏知道《从军五更转》五首,每首五言四句,平韵。辞前引《乐苑》云:“[五更转]商调曲也。”郭茂倩按:“伏知道已有《从军辞》,则[五更转]盖陈以前曲  相似文献   
2.
在敦煌歌辞研究中,敦煌遗书内存有题名为“云谣集杂曲子”的词集,其卷号为斯一四四一(简称斯卷),抄写于卷背《燃灯文》之后,原题“云谣集杂曲子共三十首”,后书“倾杯乐”,以下残佚(实存18首);伯二八三八(简称伯卷),抄写于卷背“转经·入宅”等文之后,原题“云谣集杂曲子共三十首”,下讫“早脱离尘士”句(实存14首)。但《云谣集》的刊布,还是日本学者狩野直喜于1912年录得斯卷以后,方流传开来,直到1919至1920年间,我国学术界方有机会见到斯卷《云谣集》的录文,王国维在《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东方杂志》第18卷第8号)文内,首次刊布《云谣集》内3首词,即[凤归云]2首,[天仙子]1首。  相似文献   
3.
罪犯仍对受害者念念不忘辛夷楣强奸犯仍在图谋天,安娜(她的假名之一)正在上班。一名警察忽然打来电话,说有紧急情况,他们必须立刻见她。安娜未上完班,立刻赶到警局.警察告诉她,在1987年强奸她十五岁女儿的罪犯弗瑞德·曼利仍在图谋行凶,所以,警方决定将安娜...  相似文献   
4.
正媳妇、女婿作为家庭的后来加入者,往往成为原生家庭中最亲的"外人",那么,公婆、岳父母作为长辈,如何与媳妇、女婿有效沟通呢?家有东北婿曹阿姨的女婿小赵是东北人,小赵长得人高马大,还是引进人才,在一家三甲医院外科当主刀医生。虽说女婿是当医生的,很光彩,可是,这个东北女婿的生活习惯和南方人大不相同。小两口买了一套小二居的新房准备结婚,曹阿姨也挺高兴的,说:"你们卧室的家具我来买,就当女儿的陪嫁,都买实木的,你们去家具城挑,看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人们对于艺术与设计关系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试图通过对艺术与设计二者间存在的共同之处以及它们的本质区别何在,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等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旨在弄清其相互间的关系问题及在实践工作中如何促进我国的艺术与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保存的唐人抄卷《云谣集》及其数量相当可观的曲子词,原卷所题很不一致,或称“杂曲子”(如云谣集杂曲子);或题“曲子”(如曲子望远行、伤蛇曲子);或称“词”(如剑气词、斗百草词)。早在本世纪初,当人们从敦煌遗书内发现这部分词作并进行整理校录的时候,其名目又有“佛曲”、“俗曲”、“曲子词”、“曲”“小曲”“词”之别,其后任二北统称之为“歌辞”。  相似文献   
7.
正如今给孩子们买新衣带来的兴奋感,远不如带着孩子一起动手"改装"。不用花钱,把旧衣改成新春装,不但能增加与孩子的互动,还能让孩子对春天的"美"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国资生态资源保护功能的实现得益于经济和法律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的支持。其中筹集适量的投入资金、建立生态保护资金使用的财务监管体系、确立国有资源统一监管与专业监管结合的监管主体、营造自律与他律结合的资源环境保护氛围等等,是国资生态资源保护功能的实现的必要条件。因而需要对这些实现条件加以认识并进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老实人打劫     
温州郊区有份人家,男子客很懒,勿肯做生活,到了年底,过年冇米勿用讲,还欠一千个铜钱的债。越是穷呢,别人逼债越紧。老安(婆)急死急活,唠唠叨叨:土面好求人面难求哪,叫你勤力,你勿听;这下可好了,过年冇米,到明年青黄不接,一家人吃阿尼?  相似文献   
10.
享堂的来历     
<正> 享堂位于我省东部边境,地处民和县北部,在湟水与大通河汇流处。东临大通河,与甘肃省兰州市洪固区接壤;南界湟水,同民和县府所在地上川口镇相望;西近史纳,扼老鸦峡之咽喉;北依阿拉古山麓,成为浩门峡的屏障,古今皆为军事、交通要地,素有“青海门户”之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