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城市发展和改造过程中,英国近代城市先后着手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建设,从而掀起了一场造园运动。这场运动既是英国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高大众健康水平的需要。而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锻炼与休闲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健康的人居环境,为各阶层民众提供了聚会的场所,体现了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的精神,成为英国资本主义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
近代英国海滨休闲城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地开发模式的影响和制约 ,不同时期的决策主体 (地主、“改善委员会”和市政当局等 )对土地开发的自发或自觉的决策 ,显示了他们把握机遇的准确程度 ,从而决定了海滨休闲城镇的发展趋向 :起初处于“自发”状态 ;铁路时代则以利用大片土地进行铁路与车站建设为关键 ;后期 ,市政府能否顺应时代、积极有效地介入城镇建设至关重要。有鉴于此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应注意城镇土地开发 ,进行系统规划 ,避免无序开发 ,尤其不能听任开发商的“自发”行为 ,这样才能在我国建成一批功能各异、各具特色的生态城镇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经历了游牧民的帐篷文明、农耕社会的村镇文明和工业社会的都市文明。从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推测,城市的发展模式是:城市与区域社会分离到城市与区域社会发展融合的四个梯度——邻域、近域、广域到全域,最终实现城市文明扩及全社会。城市文明超出城市本身的发展范畴,成为了区域社会发展的引擎或动力,带动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从城区到城外,从近郊到远郊,从中心城市到边缘城市的扩展,都是城市文明向外梯度扩展的表现。欧美发达国家城市的相对均衡发展之路,拉丁美洲国家的过度城市化所导致的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现象,为我们的城市与区域社会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4.
陆伟芳 《学习与探索》2005,2(6):177-180
19世纪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创造出了绿色英格兰的自然环境。在城镇,人们在门前屋后、在公地和开敞地上营造绿色空间,中产阶级则迁往郊区,接近绿色原野;在乡村,虽然农业人口日益迁往城镇,但是农业并没有衰退,农村并没有失去了其重要地位,反而因城镇景观和生活的种种弊端而使农业的、绿色的英国以其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绿色英格兰的自然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人居环境,这使英国不仅成为世界上的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而且在保护自然和环境领域也走在前面。  相似文献   
5.
在19世纪的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急速推进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住房、特别是下层阶级的住房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而开发商的运利行为、政府的不干预政策加重了工人的住房困难,于是在城市里,从地下室到阁楼都变成了工人住宅,把原先的公寓房子或联排住宅,进行重新分割,出租给不同的人群,或者修建背靠背式的大杂院式住宅,试图改善工人的居住条件。但是,工人住宅的改善,最终还有待于政府的干预乃至参与。  相似文献   
6.
以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为代表的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历史从分散到整体的一个转折点。它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发育成长提供了充分的和必要的条件;而它本身,又是被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所呼唤出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是地理大发现的前因和后果。  相似文献   
7.
英国中产阶级与19世纪城市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英国城市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城市社会中新型中间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预示了英国社会由两极型社会向着橄榄型社会演变的趋向。而中产阶级的茁壮成长,反过来又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使城市功能形态发生变化,出现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的功能分区。从交通方式到居民居住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中产阶层及社会精英迁居城郊或郊区的独立、半独立式住宅,使城市发展出现了郊区化趋势。此外,中产阶级的壮大,还促进了城镇管理走向民主,从城镇寡头统治向选举产生的市政机关演变。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人类社会带来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空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大障碍。伦敦首先对以烟雾型的空气污染成因进行分析与治理,接着对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和铅污染进行治理。新世纪以来,则着重开展对二氧化氮和可吸入悬浮颗粒的监测与治理。从空气立法到大伦敦市长的空气质量策略,从拥堵费到低排放区,从以自行车为代表的绿色出行到对工地街道扬尘的治理,表明了伦敦市政府对空气污染的治理越来越深入全面,治理空气污染的手段也在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英国城市建设的举措和得失值得后来者研究总结.由于私有制的制约,英国城市发展呈现出盲目、自发的特色城市建设无规划、无秩序;住房拥挤;卫生状况差,环境恶劣.为此,英国在19世纪展开了对工业城市的环境改造运动.其一,通过旧城改造和建筑规范,以及立法对私人建筑的质量、空间和卫生设施的详尽规定,造就了现代英国风格的建筑模式;其二,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市营",初步改变了新兴工业城市中基础设施滞后、与工商业发展不协调的状况,改变了工业城市"丑陋"的外观,赋予其现代城市的形貌.其三,城市建设还对旧式的市政机关提出挑战,促使近代城市当局的成形,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约翰·达尔文的近作《后帖木儿时代:全球帝国的兴与衰》充分体现了全球史的视野与研究手法。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不仅重视帝国的互动碰撞甚于帝国内部体制分析,而且努力去"欧洲中心论"。为此,他探索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导致今日所知的全球化的全球联结的发展;欧洲及后来的西方在这一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欧亚大陆其他国家和文化面对欧洲扩张时所表现出的弹性。帖木儿之后,帝国的历史成了一个全球史。达尔文运用全球史视野来研究帝国历史,得出了四个基本结论:帝国一直是大多数有记载历史的政治组织的"默认模式",是"常态;"拒绝了把所谓"地理大发现时代"作为欧洲与欧亚大陆其他地方之间关系变化的决定性时刻;当这种变化开始发生时,其原因不应该仅仅从经济领域去寻找,而是应该从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中去探求;欧洲崛起的全部后果直到19世纪中叶才感受到,而且欧洲的主导从来就不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