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1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指出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分化的受历史制约的暂时性,并说将来"自然科学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同样,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列宁进一步发展了关于科学相互关系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列宁认为,科学一体化过程不仅是科学知识系统非常大的理论认识与方法论问题,而且涉及科学的社会使命;涉及科学同社会生活的其他社会制度和领域的相互影响;科学一体化过程也涉及学者积极的社会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以来风靡美国的小型科学公司(每年新成立约3,000家)被公认为是在工业生产中推广和掌握科技革命最新成果的主要渠道之一.在科技革命现阶段,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为美国垄断资本确定科技和经济发展战略指明方向.在动员学者、工程师和设计人员的创造潜力方面,它们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这类公司不仅提高了美国经济的科技水平,而且对整个经济机体的活力、经济的结构性改革的强度、经济增长、效率、劳动生产率等系列指标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它们还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在缓解经济危机方面也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必要性承认如果不存在生产资料各种不同的所有者,便不可能有商品关系这一点,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前被认为是决定性的方法论原则.因此,存在社会主义所有制两种形式,以及由此而来的集体农庄和国营企业之间(以及集体农庄之间)的有偿交换的必要性.被认为是商品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历经20多年的风风雨雨,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前进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小视,既有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又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顽疾。“国际化”、“大众化”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在进程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路径。高等教育体制是我国高教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实现“国际化”、“大众化”的必要条件,高等教育宏观体制中需要变革政府与学校的关系,高等教育微观体制中需要正确处理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本组笔谈从我国高等教育现实出发,从全球视野和未来发展的角度,分别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运用国际比较的方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有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供应学派的政策主张首先反映了美国垄断资本的利益.他们推出这个理论作为制订国家调节方法与形式的原理,指望结束失业激增、通货膨胀的状况,并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他们认为解决这些任务的手段是减低税率(首先是大公司利润的税率)、坚决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进一步限制工会权利、减少国家的社会开支以及重新分配预算拨款而有利于军火垄断组织.  相似文献   
6.
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79年第6期目前苏联经济学界正在热烈讨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发展会不会引起经济规律的实质和内容方面的量和质的变化。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发展表现在规律作用范围的扩大,因果联系的内容中的量和质的变化的增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师的学问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不应以"教书"为营生,而应以"治学"为安身立命之本.大学教师如果没有科学研究及学术生命作支撑,就不能很好地行使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职责.从事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师的本体性生存方式,是其保持可持续发展、追求职业价值和生命意义最大化的最大动力.考核大学教师的学术成就,重点不在公开发表成果的数量,而是其思想、理论和技术创新的分量,尤其是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和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1979年在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促进发展科学技术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行动纲领,其中提出要建立全球情报网络,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当代科技成果,以促进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审美特性与德育审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道德的审美特性 道德与审美是两个既区别又联系、既分离又融合的概念。道德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等道德范畴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社会舆论,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理想、信念、习惯和传统。审美是指审美主体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它通过艺术形态和审美心态去把握色彩斑斓的宇宙和人生。具体而言,道德与审美的主要区别有两点:第一,在活动对象和范围方面。道德表现于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它主要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审美不仅表现于社会意义和社会实践,而且存在于人与物质世界、人与自然界、人与艺术作品等方面的关系之中。在活动形态与方式方面,道德主要表现为一定的理性意识和行为规范,审美则主要表现为某种感性体验和情趣感受。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利益的失衡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高纲领和最大利益追求。然而,“新课改”的具体实践,并不一定就是以人们良好的初衷为转移的。在目前“新课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