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
五、大多数日本人具有“中流意识”就等于阶级“正在消灭”吗? 我们认为,在人类社会,阶级并非自占就有,也不可能永世长存。阶级起源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改变。在人类的童年——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一个人的生产所得只能维持他自己的生存,没有剩余产品,所以,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产品也平均分配。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有了剩余产品,生产资料私有制也随着社会大分工的实行而来临时,才产生了阶级,使得一部分人能够无偿占有另一部人的劳动,甚至劳动者本身。因此,出现阶级是历史的必然或进步,消灭阶  相似文献   
2.
(一) 在日本,家庭问题已严重到总理大臣必须表示关注,政府也要适当过问的程度。中曾根首相做施政方针演说时曾慨叹过:在一片经济繁荣声中,日本人和日本的家庭,常常有一种“孤立威和不安威”。他认为,“充实家庭的基础作用”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经济企划厅每年编印一本《国民生活白皮书》。共1983年版,打破以炫耀生活水平为主的惯例,着重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流意识”(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日本人写的关于社会思潮的学术著作或报章杂志中,经常出现一个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显得非常特别的新词汇,这就是他们用汉字创造的“中流意识”。 什么叫“中流意识”?简言之,它指的是:根据政府机构或民间学术团体所做的抽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高度信息化 日本政府的决策者、大企业家和很多“脑库”,历来重视展望未来,重视远景规划。2000年的日本将变成什么样?跨进80年代不久,他们就左一个政策设想,右一个研究报告,雄心勃勃地吹响了奔向高度信息化社会的进军号。 早在1969年,日本著名未来学家林雄二郎曾把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的观点,结合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加以发挥,认为所谓“后工业社会”就是“信息化社会”,并且  相似文献   
5.
1989年2月下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吉野个里遗址,通过新闻媒介的广泛传播,轰动了日本全国。 紧接着,好长一阵子,由于报刊上不断跟踪报道逐步清理出的一个又一个新发现,学者们也以各种方式就这些文物出土的意义发表见解,结果不但促使日本政府把该遗址指定为国家级“特别史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好文章,有观点,有材料,深入浅出地评述了日本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7.
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是否必然导致社会负担的加重?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日本和欧美各发达国家,人口专家都采用这样的计算方法:首先把总人口一分为三——14岁以下为少年儿童人口、15岁至64岁为生产年龄人口(或日经济活动人口)、65岁以上为老年人口、然后再把老年人口除  相似文献   
8.
三、不协调音何其强 首相咨询机构不是说社会高度信息化最大的原动力是“国民欲求的变化”,新型信息媒介应当向经济、社会、家庭、个人等一切领域渗透吗?那么,广大国民是否人人都向往社会生活高度信息化、举双手欢迎新型信息媒介渗透到家庭或个人领域呢? 日本有一家由女社会活动家今野由梨创办、研究人员全系女性的民间脑库——“生活科学  相似文献   
9.
去年早春时节,日本《朝日新闻》在它经常报道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副刊上,根据到东京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美国凯斯西部大学教授宾斯托克所做的报告,披露了一条新闻:由于政府支付给老年人的福利经费长期居高不下(10年来每年均占联邦预算26%)及其他因素,近几年在美国,视老年人为“多余的累赘”的舆论越来越强,甚至已出现煽动两代人之间对立的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