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内在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比较政治学研究基于两个核心问题而不断地展开.其一,在"比较"研究中,着重关注普遍性理论建构和个案研究之间的关系.行为主义追求科学、客观的普遍性理论,被认为忽视了各国发展的独特性和不确定性.对此,中层理论收缩理论概括的范围,理性选择理论引进对个体行动者的考察,新制度主义纳缮入个案的独特制度背景,以求更好地进行理论建构;阐释学理论则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对普遍性理论建构是否可能提出质疑,推动了比较政治的科学研究与阐释学研究的互补.其二,在"政治"分析中,重在界定比较"政治"的研究范围.系统功能分析强调政治的社会影响因素,被认为是对政治的社会化约,模糊了"政治"的边界.对此,政治社会学、"国家与社会"、国家主义以及"社会中的国家"等研究路径,从多个方面强调"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析变量的重要性,将比较政治研究的对象重新聚焦于"国家"之上;批判理论则力图恢复依附理论的批判性,揭示经验科学研究中隐含的深刻政治性.这些围绕"比较"与"政治"进行的探讨,使得比较政治学科在全球化背景下并非面临着"历史的终结",而是推动了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冬娅 《社会》2014,34(4):138-164
当前私营企业主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隐秘却愈具影响力的角色,现有研究从“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的理论命题出发,探讨市场转型中中国是否出现了一个自主并与国家权力抗衡的社会阶层,由此,已有研究得出基本一致性的判断,由于私营企业主与国家之间共享政治价值和共享利益,中国出现的是一个依附于国家并与国家权力共谋的社会阶层。本文认为,现有研究立足于“私营企业主”在民主转型中角色的阶级想象,而过于关注私营企业主对于民主转型的影响,从而忽视了深入剖析和探讨私营企业主对于当代中国政策过程的影响。因此,深化当代中国私营企业主与国家关系及其政治影响的认识,需要从“民主转型”转向“政策影响”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多元主义以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为经验模版,将组织化利益表达作为多元民主体制的核心要素,然而,在对非西方转型国家的经验研究中,研究者却对于组织化利益表达的现实影响产生了争论。一些研究者认为,组织化利益表达可以推动组织性社会力量的成长,从而有助于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进而,它还防止人们通过原子化和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方式去寻求利益的实现,从而有助于保持国家的自主性和内聚力,维系政治的稳定;这种组织性的社会力量还有助于提供克服既得利益的改革动力,推动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的深化。另外一些研究者却认为,对于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非西方国家而言,它们在政治发展和经济改革中面对着更多的挑战和困境。组织化利益表达之中潜藏了不平衡的利益代表所导致的特殊利益集团问题、转型社会政治制度化程度相对滞后和社会不平等的急剧扩大可能带来的政治不稳定问题;组织化的社会力量也并不总能够提供改革的动力,自主的国家更能够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关键的角色。这些争论告诉我们,国家建设与国家逐步开放组织化利益表达应该是同时推进的两个发展目标。在转型期中国,对于两者中任何一者的单方面强调,都不利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家研究被重新确立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社会转型与国家建设研究得到了深入和系统的发展,并对各个相关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围绕“国家为何”,“国家何为”以及“国家何以为”三方面的问题梳理已有文献.在关于“国家为何”的研究中存在着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新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中的国家四种研究路径;在关于“国家何为”的文献中,围绕国家在社会转型中应该以及实际扮演的角色,研究者日益开始注意到转型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抛弃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形成了市民社会研究、农村选举政治研究以及发展型国家研究三个成果颇丰的研究领域.在“国家何以为”的文献中,“国家能力”以及“国家基础权力”的研究强调国家能力相对于国家政权类型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对基于欧洲经验的理论分析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进而,针对中国政治的有关研究大致上形成了三个新的发展方向,包括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变迁的研究、国家与社会转型国家的研究以及国家政权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围绕国家如何塑造抗争政治这一核心问题,本文对社会抗争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本文将抗争政治研究中的国家区分为稳定的政治结构、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变化的政治背景三个概念层次,这三个层次上的诸多要素都对社会抗争的兴起、形式和结果以及对抗争主体的身份认同和行动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中国研究中所呈现出的国家与社会抗争的关系,并结合中国经验对抗争政治研究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回顾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对外开放思想和南方谈话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它的重大发展,进一步指出,在纪念南方谈话十周年和我国加入WTO的时刻,深刻领会南方谈话的对外开放思想,以此指导我国当今的对外开放的实践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的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及领导水平、执政水平等各个方面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它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辟了党的建设的新时代。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南方谈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问责"是通过普通公民或者公民社会组织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来实施问责的方式,以公共参与推动社会问责是实现政治问责的有效途径。广州市恩宁路改造案例说明,虽然公共参与的机制仍未实现制度化和常规化,还未达致国家与社会协作式的公共参与状态,但是,公共议题的提出、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形成以及政府对公共参与的逐渐回应,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相对良性的互动,从而较为有效地实现了社会问责。在当代城市公共生活中,这种以公共参与为基础的社会问责逐步成为可能,彰显了公民社会的力量,制约了国家的权力,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将张君劢“自由”概念与康有为、边沁、密尔、严复的“自由”概念相比较 ,并围绕张君劢对“自由”的定义及他对“自由的价值”立场的分析 ,展开其政治思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这一段时间,“引咎辞职”似乎成了中国打击腐败、惩治庸才官员的又一有力手段。一时间,各地行政司法机关纷纷出台各种引咎辞职的规定。比如,江苏省镇江市规定,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