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人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丘菊贤,罗英祥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震憾世界,影响深远。在这次革命中,旅居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迄今我国学术界几乎未有学者论及。现据有关史料记载,作一分析,祈请客家学者指正。一、建立组织,宣传和...  相似文献   
2.
客家迁徙南洋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家迁徙南洋论略丘菊贤客家是中国历史上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向长江以南迁徙中形式的隶属汉族的一支民系②。他们千百年来生息、繁衍在我国南方广大的深山密林地区,是泥土气十足的山里人。为什么后来(主要是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能迅速而快节奏地离开...  相似文献   
3.
东夷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考察我国从野蛮时代向文明社会过渡这段历史,中原及其边境各族,包括居中的华夏、海岱淮泗的东夷、秦晋冀一带的群翟、丹汉间的苗蛮等族,在开拓中原创造我国古文化方面,同样有过贡献,远古历史也证明中华文明是全国各族共同缔造的。可是长期以来,对华夏以外边境各族族源、兴衰及其在国史中的作用等研究却较少,就东夷而言,近年虽有几本象李白凤先生《东夷杂考》一类的专著问世,但偏于源流或某个别问题的考证居多。较全面客观论述东夷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文章为数也不多。值得庆幸  相似文献   
4.
出土于东汉太学遗址(今洛阳市东郊偃师县城西的东大郊村)的临辟雍颂碑,是西晋初年太学师生为纪念晋武帝司马炎父子亲临学校视察而刻竖的颂德碑,故该碑额题为“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上盛德隆熙之颂。”它刻于西晋咸宁四年(278年)十月,高3.22米,宽1.1米、厚0.30米。1963年6月20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博物馆展出的是复制品。长期以来,对于这一重要碑刻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宣传不多,本文就此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明史》卷三○九列传一九七谓: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打偃师,“屠城而去”,百姓“死难者众”。至今洛阳偃师一带民间仍流传着一种异乎平常的说法:“屠城那回(按指公元1642年即明朝祟祯十五年李自成最后攻占偃师县城之时),偃师可惨,县城十字街头丢下元宝也没人拾……。”言下之意是说李闯王领导的起义军把人都杀光了。本文据一份地志史料专为此事作辨,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编撰的《偃师县志》,关于李自成农民军多次围攻和占领偃师的情  相似文献   
6.
关于河南杜甫墓地,《旧唐书·杜甫传》记载说:“嗣业(杜甫的孙子)自末阳迁甫之柩归葬偃师西北首阳山之前”;元稹在给杜甫作的《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上有“嗣业启柩襄衬事于偃师,途次于荆,称余为老,辞不能绝”的记载;清朝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国史馆编修孙星衍和清初知名的考古学家武亿编纂的《偃师县志》也是这样记载的。  相似文献   
7.
周人的早期图腾崇拜,就目前研究的情况而言,有龙图腾、大图腾、龟图腾、麒麟图腾、熊图腾、稠图腾,天鼋图腾,虎图腾,月图腾,猩图腾十种说法。有人认为天鼋图腾、虎图腾实为对蟾蜍的崇拜,统渊源于月精即月图腾,三合为一,反映了周先人对宇宙空间的遐想,这与《淮南子》一书关于姬娥奔月变为赡蜍,变为月精的传说故事相一致。为什么周人早期存在这么多的图腾崇拜?后来又由单一的“龙”的崇拜而取代呢?本义试以周  相似文献   
8.
我国封建时代,长期有国立大学即“太学”的设制,就其兴衰大势而言,太学发端于西汉,盛极东汉,西晋,北魏以后趋于衰落。唐宋以下虽有太学和类似太学的国子监之设,因科举兴起、官学废置无常,象东汉时代那样庞大的高等学校不再复见。故北宋苏轼曾指出:“学莫盛于东汉,士数万人,虚枯吹生,自三公九卿皆折下之。”本文拟就东汉太学有关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各民族的迁徙,在封建时代可谓屡见不鲜。就汉族而言,秦汉至明清大规模的迁徙,就曾发生过多次。追究其原因,大体有这两方面:一是封建统治者按自己统治的实际需要进行强制性的派遣和宽松性的诱使,如秦时三次驱使军民戍守岭南和清初奖励向四川、台湾、东北移民的措施等。一是原居住地区(特别是中原腹区)政局动荡发生割据、战乱、在生产破坏、民  相似文献   
10.
客家根在中原,是汉族的一个分支,己为历史事实所证明。然而房学嘉先生编撰的《客家源流探奥》一书及有关文章,却误认为“客家主体是古越族”,“客家人之根不在中原在(南方)客家山区”,是“古越族人同化了(南下)的中原流人(汉人)”,“客家妇女宗源是南方土著”。本文针对上述错误言论进行了批驳和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