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海明威的创作及文化价值于冬云海明威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坛上“一个出色的人生角斗士”,①当他意识到世界的荒涎与邪恶时,却能更勇敢地投入生活。他认定个体生命的生存就是必然的孤独、失败和死亡,但他却始终执着于生命自身的力量和美,不放弃反抗和斗争。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界普遍认为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是美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从1926年小说问世至今,批评者对该小说的研究不断深化。20世纪80年代之前,学者分别从小说与"迷惘的的一代"之间的关系、作家的个人流放经验、小说与圣杯神话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入手,对小说的主题、人物、叙事结构进行研究;80年代之后,学者借助更为丰富的作家传记、手稿资料和多元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在书稿考证研究、性别与种族身份研究、叙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更加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在他的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已发现男权中心主义岌岌可危,但他仍顽固地据守着。女主人公的作为只不过是男权主义的翻版。在他的大男人观念的统摄下,男女主人公只能对立和冲突。  相似文献   
4.
<灰姑娘>中的辛德瑞拉丢下水晶鞋逃遁而去最终等来了王子和爱情幸福,<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捡到了子爵的缎烟盒后渴望着与某一个子爵一类的男人共同改写婚姻的庸俗无聊,最终走进爱情幻灭自杀的悲剧结局.在男权主宰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中,"水晶鞋"和"缎烟盒"这两个语言符号的实际所指是相同的,即女性共同的集体无意识--"灰姑娘情结",以及这一情结所导向的女性在历史的、现实的存在过程中丧失主体性的悲剧陷阱.  相似文献   
5.
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内涵丰富又复杂,一直是国内外哈代小说研究中的一些分歧性意见所在,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社会悲剧意识:1.经济困境;2.现代精神文明对人性的扭曲;3.新旧两种文明撞击中人物精神世界的分裂和痛苦。二、命运悲剧意识,哈代对威塞克斯地区人物文化心态的准确把握。三、生命悲剧意识,源自哈代的对生活的悲剧性感悟,1.个体生命的现实困境;2.人类群体的宇宙困境。  相似文献   
6.
一朵永远的玫瑰花──论艾米丽的悲剧情结于冬云《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中的艾米丽是美国南方没落贵族世家的一个老小姐。她依恋她的父亲,父亲去世后,她不许人们将他下葬。后来,艾米丽和工头霍默相恋。一年多之后,艾米丽毒死了她的未婚...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杰出的作家,他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在他创作成熟期写的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塑造了一组前所未有的悲剧主人公形象.这些悲剧主人公命途多舛的一生,透露出哈代对人生特有的一种生命悲剧意识:“人的正常本能和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结局”,“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本身就是极大的悲哀”.哈代这种生命悲剧意识犹如一个乐章的主旋律,在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次第展开,反复迥荡,不断加强,成为哈代小说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讲述古巴渔夫圣地亚哥钓到大鱼又失去大鱼的悲壮故事。与此同时,在叙事进程中又插入他每晚都在重复的梦境——西北非海岸的和谐美景。古巴和西北非海岸两个叙事空间一实一虚,彰显出西班牙移民圣地亚哥身份认同的复杂多重性,也透视出海明威本人在前现代与现代、“美国性”与“他者性”之间的身份认同的多元复杂性。圣地亚哥梦中的西北非海岸,是海明威通过文学书写建构的审美乌托邦,借以寓托他内心深处对前现代世界的眷恋,抵制美国现代化、都市化对个体的同一性操控和异化。  相似文献   
9.
对海明威小说的重新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明威小说的重新阐释于冬云两年前,我曾撰文论述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及其文化价值。①写作那篇文章时,我参考了当时国内外海明威小说研究的有关资料,以西方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现当代欧美小说中的人性异化描写为参照系,分析了海明威小说中所蕴涵的永恒的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曼的《魔山》既继承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传统 ,又以对话性叙述超越于这种传统之上。小说通过人物与人物、作者与人物之间的对话 ,把《魔山》建构成一个开放性的对话性叙述文本 ,反映了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精神世界的全貌 ,并在此基础上广泛深入地探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趋向、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