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于稳立 《理论界》2006,2(8):190-191
《论持久战》是对日持久战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这篇著作不但科学地预见了战争的基本趋势和前途,而且对造成这种结局的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即战争发展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同时,它也指明了这场战争的具体战略方针,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抗战最后胜利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日战争赔偿的遗留问题,采用分析与实证的方法,论述中国政府放弃赔偿是为了世界和平大义,为了中日两国的世代友好。指出日本不但不正视历史,承认战争犯罪,反而蓄意破坏和平基础,制造不良事端,给善良的中国人民造成极大损害。按照国际法关于战争赔偿的相关规定,日本理应对其不遵守约定承担责任,对中国支付战争赔偿。  相似文献   
3.
于稳立 《理论界》2007,1(8):198-199
针对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前提条件以及所产生的结果,指出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独立自主地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这对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是他所处的时代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在清王朝末世衰危、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师夷长技",以清醒的头脑和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求取中国的"富"和"强",他领导和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办实力强大的中国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培养人才。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使落后的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于稳立 《理论界》2005,(11):165-166
晚清重臣李鸿章,出于对当时时局的清醒的认识,在经办清王朝的外交过程中多次以和局而终。但在争取和局中,他尽可能地以夷制夷,据理力争。“明是和局,阴为备战”是他的根本思想原则。他在外交中极力表现的主和、守约、示诚,是他积极防御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采取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对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运用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理论进行研究,最终从提高立法位阶、完善立法体系、加强执法力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关于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在提高人才整体素质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在大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势在必行.在高等学校,营造一个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大学教师的素质、促进文科的教学改革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了艰辛、可贵的探索,其中关于新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方针和原则,集中体现了新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和政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充分展示了毛泽东的远见卓识。正是这些正确的思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正确的政策和思想的前奏,为今天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