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博约相济”、“积累渐进”、“日用切己”、“温故知新”请命题,是朱熹关于为学工夫的原则规定,它们历来受到朱熹教育思想研究者们的重视。然而,有关研究基本上是从知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诠释的。严格说来,这是不准确的。原因在于,人们未能全面把握朱熹的“学”概念的特定理论内涵。朱熹对于“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集中体现在下面一段话中:  相似文献   
2.
以“自然”为宗,以“无为”为法的《庄子》哲学,演绎到管理之学便是以“不理理之”。从其历史内涵上讲,它是对于礼俗社会的理想化表达。尊重和维护管理对象的个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是其思想理论的基础、核心:“以不齐之”是其所推重的管理思维,而“无己”、“无功”、“无名”——一言以蔽之即“无待”,则被视为管理者的理想境界。在这一境界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在自足其性的基础上获得了高度的自由。这一哲学的根本价值不在于提供若干可资操作的行动方案、管理技术,而在于站在更加超越的立场上从事现实批判和文化解毒,使我们能对社会的罪恶和文化的毒素保持必要的警醒。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民办教育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民办教育的历史考察于述胜,张书丰中国民办教育源远流长。如果从孔子而立之年设学授徒算起,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民办教育在社会教化及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更新等方面,均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深入考察古代民办教育的历史发展过...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育管理》开设了这个笔谈栏目,希望我们能就经典和经典的研读发表一些有价值的看法。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论题,古往今来,所论多矣。依在下的境界和学养,若泛泛而论经典的价值和读法,免不了拾人牙慧、老调重弹,自是索然寡味。反不如老老实实作一番自我检视,谈谈经典阅读与自我精神成长的关联,即便无益于学术知识的增进,也算是提供了一点活物。虽平淡无奇,却还有点儿生气和玩味的余地。  相似文献   
5.
文化对于自然,呈现出顺应和超越的双重关系.自然的合理性主要体现为以因果链条等形式出现的规律性和必然性,文化的合理性还体现着人类的目的性.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根本目的,用自然之所有创造出自然之所无,是文化的根本价值.新文化运动用自然主义反对传统的道德主义,要求把文化和道德建立在人的自然本性基础上,反映的是现代性对于传统性的反叛.但其基于进化论的自然主义思想方法,却有将人的存在还原为自然存在的潜在危险.须知,不顺应自然,人可能还不如动物;不超越自然,人还只是动物.我们应同时超越传统的道德主义和五四的自然主义,在全面把握文化与自然关系基础上重新解读以父子之道为核心的传统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6.
“生活教育”理论的再评价于述胜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五四”运动、特别是1925年以后,在批评反省中国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流派。它在当时,就引起过巨大的社会反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中,“生活...  相似文献   
7.
说“孝”与“教”──中国传统伦理与传统教育于述胜教育作为人与人之间精神交往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伦理关系之中并通过一定的伦理规范而进行的。在这种活动中,社会伦理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文化前提,也是教育过程的重要内容。不同的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