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辛亥革命的研究,在手段上我们经常地通俗地进行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分析,这显然是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而试图对这一场社会革命进行文化思维、文化分析,却又是高扬唯物主义立场之上的辨证思想。但要进行文化分析的前提条件是:辛亥革命本身必须构成文化本体,即必须是客观的文化“现象”、文化“存在”,否则只能将其纳入文化“属性”研究的范畴之中,而不能成为个别独立的文化分析对象。这是因为文化研究在手段上的综合性与历史性(过程分析),使其使用的领域极其广泛,以致在当今人文科学的研究中“文化化”的倾向十分普遍乃至被滥用。要避免这种状况,使辛亥革命的文化分析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首先必须论证辛亥革命为文化本体。  相似文献   
2.
南朝,是盛极的门阀制度走向衰微的时期。相反,庶族地主依据经济力量而崛起,跃上政治舞台,这是对东晋以来门阀统治和门阀政治的反动。世家大族干预朝政的局面,在南朝已成为历史,据有统治权的庶族地主,基于世家大族力量的削弱和自身夺取权力的手段的完善,其统治和控制权在程度上大大强化。但庶族地主的崛起,其统治基础──政治势力与经济基础却极为薄弱,朝代递嬗,在南朝短促相继,整个南朝的完全意义上,皇权的不稳定与脆弱,又是其衰微的一面。南朝皇权的这种“两面性”特征在学术界长期被人们漠视,本文拟作探讨,以期有所补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