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自由主义的道德承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主义在强调人的自由的同时,也将善恶的选择权完全交给了个人。事实上,自由主义放逐了德性。因此,道德边缘化是自由主义的必然逻辑结果。所以,在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社会开始关注道德问题,许多人批评自由主义的"原子式的个人主义"对道德的消极影响,主张在自由主义"元规范"的基础上积极寻求社会的道德共识。但在宗教日益衰落的现代西方社会,要在自由主义的框架内走出这一道德困境,必然是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原始伦理学的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伦理学所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而海德格尔则从伦理学的本义出发,认为伦理学应该以观审人的“在世”与“住所”来彰显存在的意义。他通过对此在生存论的现象学描述,揭示出人的日常生活世界是意义遮蔽的世界。此在只有聆听“良知”的呼唤,才能领悟存在的意义并回归本真的存在。这一思路虽然有其极端的方面,却为我们反思现代文明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麦金太尔认为,德性的失落是启蒙运动以近代自我观念取代传统目的论的结果,它导致近代思想家们为传统德性寻求合理性的努力失败。然而,由于他忽视了近代文化转型的客观必然性,致使他所设计的德性超越之路成为一厢情愿。事实上,西方社会的现代转型已经破坏了传统道德的作用机制,德性的表现方式也由主体自律转向制度约束。因此,只有以制度的正义性为基础并辅以相应的社会改革和文化引导,才能逐渐走出德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理论是自亚当·斯密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它强调在经济活动中主体的利己动机。自 2 0世纪 4 0年代以来 ,公共选择学派开始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分析社会的政治活动 ,这对于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制度经济学派的某些代表却将“经济人”理论的解释范围扩展到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 ,尤其是道德领域 ,这将导致从根本上颠覆道德的基础。所以 ,当我们以“经济人”理论来分析我国目前的道德问题时 ,应对这一危险保持适当的警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