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是指仁宗时的庆历兴学、神宗时的熙宁元丰兴学(简称熙丰兴学)和徽宗时的崇宁兴学三次运动。这三次兴学运运动自庆历四年(1044)起至靖康二年(1127)宋政权南渡止,逶迤七、八十年。虽然先后失败,却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是有宋一代选举制度的一大改革,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在嘉祜三年《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即《万言书》中,针对北宋中期人才缺乏,统治危机严重的情况,提出了一整套人才救国的纲领。他的教之、养之、取之、任之四者并重的陶冶人才的思想;确有创见。即使现用,对我们培养、使用人才,改革干部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不过,我们认为,其中也有某些不切实际的成份。本文试就“饶之以财”即增加官吏俸禄的主张,谈谈我们的几点看法。王安石的《万言书》是这样表述他的“饶之以财”观点的: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其禄  相似文献   
3.
建文元年(1399)七月到四年(1402)六月的靖难之役,是明太祖朱元漳死后皇族内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藩王军事集团与建文帝朱允(火文)争夺皇位的流血战争,也是明初历史中极为令人注目的重大政治事件。靖难之役前后延续四年,双方用兵达数百万之多,战火延及冀鲁至江淮流域广大地区,暴殄天物,涂炭生灵,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这是不言而喻的。就战争本身来说,确无积极意  相似文献   
4.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寿终正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登极(是为建文帝),诏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命黄子澄为太常寺卿,与兵部尚书齐泰共同参政.又用方孝孺为翰林侍讲,凡大政多所咨询。是时,朱元璋诸子皆以皇叔之尊,拥重兵边陲,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建文帝在齐、黄等臣僚支持下锐意削藩,打击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藩王势力,致使明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迅速激化。建文元年七月,朱棣借口“朝无正臣,内有奸恶”而“靖难”兴师.四年六月,燕师兵陷南京,推翻了建文朝。朱棣篡位称帝,这就是明成祖。这场战争,史谓“靖难之役”。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杰出的爱国者。他在40年的政治生涯中,尤其在鸦片战争的风云岁月里,不避趋祸福,不计较生死,为民造福,为国解忧,厉禁鸦片,坚决抗英,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后世一代代志士仁人为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已有四千年左右未曾中断的文明发展史,其史学更是规模恢宏和、博大精深。但是,发达的中国史学真正成为科学历史,并迅速地发展,却是马列主义传进中国后的近几十年内的事。开拓、推动者不乏其人,而毛泽东同志则是主要的代表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隋炀帝大业二年(606)试策取士创立“进士科”后,法垂千三百的科举制开始了它漫长的历史,中经盛唐数百载的充实,已成封建统治者牢笼士子,择取新贵的一条重要途径。不过,由于门阀贵族的操纵,毕竟取士不多,还称不上举足轻重的作用。及至北宋初期,历经战乱的门阀贵族已荡然无存,加以太祖太宗等四朝尚文抑武及对科举制度的高度重视和竭力提倡,科举才条式大备,空前发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渠道,在众多途径的选举制度中居于捷要的地位,一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历史的进步性,另一方面随着时日推移又弊端丛生,使宋中后期科举制度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何评价宋初科举制,自宋中期以来就有争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就此作些肤浅论述。我以为最主要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