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南宋时期四川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宋前期的宋金战争中,女真贵族曾多次重点进攻川陕;在南宋后期的宋蒙战争中,蒙古贵族也出于同一战略意图,不断攻夺川蜀,蒙古国主蒙哥甚至为此而败死于合州钓鱼城下.四川为什么会成为金宋、蒙宋必争之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南宋的定都、以及宋金战争和宋蒙战争的基本情况作一些分析,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一六四四年清兵入关、定鼎北京,不仅是明清之际重大的历史事件,而且对其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一重大的历史问题,过去史学界虽进行过一些有益的讨论,但从目前情况看,分歧仍然很大。有些同志认为,清兵入关是一场民族征服战争,或称为民族侵略战争;有些同志则强调清兵入关,重建统一的中央政权,结束分裂恶战,或称之为统一战争。这两种说法,都有值得商榷之处,由于清兵入关导致满族入主中原,  相似文献   
3.
督抚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的总督与巡抚,作为地方大吏,其辖区范围和人员数额都比较固定。他们“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清代督抚,实源于明代,因而研究督抚问题,似应从明代谈起。但从目前情况看,对于明代督抚进行系统研究者尚少,许多问题仍是半明半  相似文献   
4.
一六四四年清兵入关、定鼎北京,不仅是明清之际重大的历史事件,而且对其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一重大的历史问题,过去史学界虽进行过一些有益的讨论,但从目前情况看,分歧仍然很大。有些同志认为,清兵入关是一场民族征服  相似文献   
5.
前言由西藏少数卖国贼所发动的叛乱事件在几天内就基本平定了。由于政府的果断决定,由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斗,更由于广大西藏人民对平叛的积极支持,叛乱分子遭到最可(?)的失败。叛乱分子的失败就是人民的胜利。我们,全世界人民,全国人民,特别是西藏地方的人民为了自己的胜利而高兴,欢呼。而帝国主义,一切反动派、印度的扩张主义分子却为了叛乱的失败而沮丧生气。也有一部分印度的资产阶级分子感到难过。不同的感情反映在这次  相似文献   
6.
农民问題,是中国历史发展和革命斗爭的重要问題。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农民和农民战爭,不仅涉及继承和发扬劳动人民光荣的革命斗爭传统;而且与当前的阶级斗爭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千百万农民群众及其进行的反封建斗爭,从来是抱着热情歌颂和科学分析的态度,而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学者,基于他们的阶级本能,总是用尽种种恶毒的手法加以歪曲和污衊,企图通过丑化农民来丑化革命。解放以来,在农民战爭问題研究中出现的原则性分歧,正是这两种立场、两种观点斗爭的具体表现。孙祚民先生曾经发表过不少有关农民战爭问題的论著,在这些论著中,他以反对“非历史主义”作为幌子,借用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散布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错误观点。他首先任意誇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并把地主阶级的封建思想、理论和纲纪强加于农民,以  相似文献   
7.
评嘉庆帝     
嘉庆,即清仁宗睿皇帝爱新觉罗顒琰,高宗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六十年九月被正式策立为皇太子,并受高宗内禅,于嘉庆元年(1796年)元旦即皇帝位,四年正月亲政,卒于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在位二十五年。这期间正是清王朝从盛到衰的重要转折时期。过去对前期清史的论述,大多集中于康、雍、乾三朝,对于鸦片战争前夕的嘉、道时期则注意不够,往往是一带而过,即如对嘉庆一朝,实际上也只是在谈到白莲教起义和天理教起义时才有所涉及,致使这段历史的一些重大问题,一直是若明若暗。为了深入探讨清代前后期的交替,以及清代中衰的历史进程,本文拟对这一交替时期的关键人物——嘉庆帝作一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 王船山是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又是杰出的史论家和爱国主义者.史论是船山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论史的一大特色,就是通过对历代的兴替、存亡、得失的总结,作为“求治之资”。所以他的史论,往往就是他的政论,真实地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他在论史时曾经批判过“孤秦”和“陋宋”,特别是指责宋代统治者,因“陋”而使国敝,先陷于女真,终亡于蒙古,溃决了“华夷之大防”。显然,这是他联系到当时明亡于清的现实,有感而发。本文拟从他在《宋论》中提出的关于“陋宋”的观点,作一些考察,进而对他的政治思想作一些探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元代的社会问题,基本上仍然是地主与贫苦农民的阶级对立,但由于蒙古统治者实行了残暴的民族压迫政策,阶级矛盾便与民族矛盾融合在一起,使得当时的斗争更加尖锐化和复杂化。尽管如此,但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就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仍然是阶级矛盾,它也带有浓厚的反民族压迫的特色。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目前史学界中是存在分岐的。有些同志并没有真正地瞭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矛盾实质上就是阶级矛盾这一个真理。同时,这个真理在元代正是完全适用的。因此,当他们看到蒙古统治者实行了民族压迫的“四等级制度”,以及一系列限制汉人入仕和掌握兵权等措施后,便过份夸大汉族  相似文献   
10.
评嘉庆帝     
嘉庆,即清仁宗睿皇帝爱新觉罗颙琰,高宗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六十年九月被正式策立为皇太子,并受高宗内禅,于嘉庆元年(1796年)元旦即皇帝位,四年正月亲政,卒于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在位二十五年。这期间正是清王朝从盛到衰的重要转折时期。过去对前期清史的论述,大多集中于康、雍、乾三朝,对于鸦片战争前夕的嘉、道时期则注意不够,往往是一带而过,即如对嘉庆一朝,实际上也只是在谈到白莲教起义和天理教起义时才有所涉及,致使这段历史的一些重大问题,一直是若明若暗。为了深入探讨清代前后期的交替,以及清代中衰的历史进程,本文拟对这一交替时期的关键人物——嘉庆帝作一初步的评价。 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