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迪  冷晓萍 《理论界》2006,(8):197-198
《简·爱》这部著作一直以其反抗精神而著称。但是,如果因此而将简·爱的整个人格特征,将《简·爱》这部著作的所有意义归结为反抗精神,这是有失客观的。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惑着作者,即反抗如何创造世界。带着这个问题再审视《简·爱》这部著作,并寻找可行的解答,作者发现,在反抗精神之外,存在着一种妥协精神。如果说反抗是打破旧的事物,那么妥协则是建构一个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简·爱》这部著作一直以其反抗精神而著称.但是,如果因此而将简·爱的整个人格特征,将《简·爱》这部著作的所有意义归结为反抗精神,这是有失客观的.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惑着作者,即反抗如何创造世界.带着这个问题再审视《简·爱》这部著作,并寻找可行的解答,作者发现,在反抗精神之外,存在着一种妥协精神.如果说反抗是打破旧的事物,那么妥协则是建构一个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作为二战后美国犹太作家的杰出代表,马拉默德作品中的人物以典型的犹太生活和犹太身份而闻名,他笔下的女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从早期作品《伙计》到晚期的《杜宾的生活》,马拉默德通过"父与女"母题的建立与延续,淡化女性人物的犹太身份与表现出她们女权意识的觉醒和对自由独立的追求,并对人性、道德和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强化了他的"人人都是犹太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