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重庆市社科联与重庆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重庆抗战文化研讨会",于2005年8月11日在重庆师范大学召开,来自重庆市有关部门和高校的领导、专家和部分学会代表参加了研讨会.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勇,重庆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赖邦凡,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徐塞声,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傅世放,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晓风等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2.
方敬是《吴宓日记续编》中出现的重要人物之一,不仅涉及的时间长,而且频率高。方敬既是现代著名诗人,又是有诗人本色的教育家,还是吴宓的同事和领导。由于特殊情势、地位身份和个性气质等,决定了吴宓与方敬的交往具有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直接等特点。他们的交往处于朋友与同事之间,有偶然遇见、专门访晤、赠送礼品、参加会议等方式;有寻求政治指导、谈论文化名流、咨询其他意见等内容,多涉及政治性与个人性;这些交往给吴宓带来了诸多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既解决了吴宓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也给吴宓以充实的精神慰藉。吴宓与方敬的交往既显示了吴宓令人感佩的性情与气质,也呈现了方敬受人尊重的人格和道德,同时体现了建国以来党的领导干部与知识分子交往的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第三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围绕"区域文化与文学理论建设"、"当代文化语境下的区域文化与文学"、"区域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等中心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思维碰撞和学术交锋,表现出一流的学术水平并取得丰富的讨论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济人的<重庆谈判>与重庆民俗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重庆谈判>的纪实性与虚构性为重庆民俗文化的呈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具体而言,<重庆谈判>中的重庆民俗文化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丰富的重庆城市意象书写;第二,立体的重庆居民衣食住行描写;第三,广阔的重庆地域文化空间展示;第四,经典的"独白"式叙述方式背后雄浑的"重庆腔".重庆民俗文化内容使作品具有鲜明的重庆特色和城市风格,为重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丰富的重庆民俗文化内容也使得小说既客观真实,又非常个人化和个性化,成就了黄济人和他的<重庆谈判>.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台湾女性诗歌在兴起的时间上充当着一种先飞之鸟般的角色,那么大陆女性诗歌则以其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具有鲜明的后起之秀特质.二者既存在着"时间差",又在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地域环境背后呈现出分流同源、殊途同归的发展轨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表现女性的性别觉醒,致力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思考;第二,采取叛逆与解构的姿态,摧毁男权神话体系,表达女性对男性中心文化的颠覆渴望;第三,利用女性的躯体器官与生理现象洞开女性生命之门,拓展女性经验的诗性言说空间.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作家黄济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上部)搭乘其“下部”或曰“完全本”之东风,又回到了读者的视野,引起评家的关注.重读《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仍然会被其立足走访和史料的高度的历史真实性打动,会被其植根立场和细节的丰富的人性复杂性感染,会被其讲究表达与修辞的成熟的语言艺术性吸引.《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存在的个别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7.
获得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的《命运的迁徙》是黄济人的又一力作。十余年后重读几乎已淡出评论家视野的《命运的迁徙》,仍然会发现其在鲜活的人物群像勾勒、独特的叙述结构展开和成功的方言口语书写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鲜明的创作特色与炫目的艺术光芒,不失为重庆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而其存在的个别问题也还有待黄济人在今后的创作中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对民国时期在北京出版发行的《大中》杂志的介绍和研究还相当匮乏。本文考证这份社会科学综合性刊物的出版编辑情况,梳理其登载的内容,讨论其在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价值,指陈其编辑排版错漏,认为《大中》杂志不该被湮没,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江海学刊》2011年第3期刊发了孙建权博士署名文章《〈滋溪文稿〉标点献疑一则》,对苏天爵《滋溪文稿》卷四《金进士盖公墓记》(陈高华、孟繁清点校,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55页)的一处标点问题提出了商榷意见,显  相似文献   
10.
对红色经典《红岩》与英雄城市重庆的看似不言而喻的密切关系,学界缺乏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红岩》蕴涵着丰富的重庆民俗文化因子,折射着斑斓的重庆民俗文化光彩,在总体上形成对重庆民俗文化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社会风貌的双重展示。前者可从“山城”之别称、“江城”之古称、“雾都”之美誉三个方面分析。后者可从社区文化、方言文化、仪典节令、服饰文化四个层面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