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李鸿章,清末安徽合肥人,淮系军阀,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是洋务派重要首领。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驳骎内向”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如火如荼的情况下,他认为清政府唯有“变法”才能保护  相似文献   
2.
关于渤海的归属问题,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一直有争议。中国学者始终主张渤海是唐朝管辖下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历史是属于中国多民族历史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从客观的角度,通过阐述中国儒家思想对渤海的政治、文化教育,乃至社会生活及个人思想行为规范的影响来揭示历史上唐朝和渤海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渤海国初建之际的国号究竟是"震国"或"振国",还是"靺鞨"?中外学术界始终未能形成共识.鉴于这一问题在渤海国史研究中的地位异常重要.确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求索,笔者虽曾在<东北史地>2006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渤海国号初称'靺鞨'考>,但仍有言犹未尽之感,故作此文以与广大同行讲行交流和商榷.  相似文献   
4.
一、国内外渤海文化研究现状 渤海国是7世纪末至10世纪初建立于中国东北及相邻地区的从属于唐王朝的地方民族政权,其全盛时期疆域包括中国东北大部,俄罗斯滨海边疆和朝鲜北部地区,人口达300余万,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当发达,被誉为“海东盛国”。由于渤海国所在地区特殊的地理地位,关于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政权性质、历史归属等问题始终是韩、朝、日、俄等国学者研究和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优化高师课程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和高师课程结构体系中的弊端.强调优化高师课程结构的重要性、紧迫性,对高师多元化课程结构建构的六个方面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6.
牡丹江地区满族祭祀仪典程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牡丹江地区满族家族祭祀活动的个案剖析,从一个侧面揭示满族家族祭祀中客观存在的仪典程式化现象,进而探讨其在满族祭祀习俗的保留、满族祭祀文化的特色、满族人特殊的族群心理和文化情结等方面所蕴含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基督教在华传播过程中发生的中西方在道德观、平等观、习俗等方面碰撞和冲突,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揭示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对未来世界文明进步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渤海国初建之际的国号究竟是“震国”或“振国”,还是“棘辐”?中外学术界始终未能形成共识。鉴于这一问题在渤海国史研究中的地位异常重要,确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求索,笔者虽曾在《东北史地》2006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渤海国号初称‘棘辐’考》,但仍有言犹未尽之感,故作此文以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和商榷。  相似文献   
9.
关于渤海国货币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渤海国的研究中,通货问题研究是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图从渤海遗址发现的铜钱入手,揭示渤海国通货存在的形式,探究史料没有渤海货币问题记载的原因,以及通过对货币状况分析显示出的当时渤海国的对外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会通己成为建构未来世界文明的必然趋势。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在东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阻滞文化交流的一些复杂因素。近些年来,伴随着学术研究领域中“文化热”现象的出现,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问题的研究,再度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兴趣点。伴随近代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