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朝鲜族诗人南永前由早年的浪漫抒情诗写作过渡到选择朝鲜族图腾作为诗歌创作的新的表现对象与情感载体,已有20年。不少评论家都认为南永前此前的诗歌创作虽然也有自己的特点,但毕竟没有与同时代的乡土诗拉开距离,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创作的图腾诗才是他“最重要的作品”。罗兰·巴特曾在《S/Z》中将一切文本分为两种,即可读的文本与可写的文本。南永前的图腾诗歌无疑是一种“可写的文本”,因为它们满足了评论家们关于民族史诗再创作与文化史诗写作的集体想象。诗人花了20年的时间来研究朝鲜族的图腾文化,并进行了相关的田野调查,终…  相似文献   
3.
两湖现代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世界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文化传统角度观照两湖现代文学,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两湖现代作家浓郁的忧国忧民的经邦济世情怀,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家国天下的“大写”之中往往交融着强烈的屈原式的孤独个体性感受和愤懑激情,这是两湖现代文学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书写的“异彩”与特色;与此平行的另外一条思想脉络是以老庄为起源的道家文化以及后来的佛禅文化,在两湖现代文学写作中亦有不同凡俗的表现。两湖现代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为读者提供了面貌各异的地域风景、风俗和风情场景,增强了文学的地域色彩的丰富性,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审美体验,其中,楚地巫骚文化的书写不仅是一种审美意义的呈现,而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已经引起作家和读者的关注,其间的得失成毁也足以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当下小说的网络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保昌 《晋阳学刊》2005,(6):101-104
不管是网络原创作品,还是超文本写作,真正具有网络意义上的"自足性"或云"个性"的网络文学作品贩并不多见.在写作以网络为题材的小说时,作者们的表现方式与角度也迥异其趣.如果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的网络只是男女主人公交往的媒介的话,大陆早期的网络题材小说写作却具备别样一种意味.网络爱情小说的缺失十分明显,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比较单一;网络爱情往往要走向现实爱情,纯粹的网络爱情较难发展;网络爱情缩略了时间性维度,而时间的考验、刻骨的相思等等加深爱情感受的东西被缩略后必然会降低爱情的浓度,这也是当下网络爱情小说容易流于肉欲化写作的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5.
废名开创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叙事传统,这种传统在文体上表现为诗化叙事与散文化叙事.在主题选择上,废名坚持寻找故乡与表现黄梅;在文化资源上,是对中国古典传统和西方文学的有效融合和超越,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在审美情趣上,表现为宁静幽远情韵并致,情感内敛含蓄节制;其价值观的基础是融会儒、道、释于一炉的“道”,核心是“诚笃”与“真实”,即“不自欺”;在古典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的冲突和选择之中,废名彰显出其鲜明的文化价值观.这一切构成了废名小说的写作“传统”,一方面,他是对既有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另一方面,他以其执拗的个人努力开创了现代乡土小说写作的崭新传统.废名的小说传统对同时代及其以后的作家创作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并形成清晰的传承谱系.这种写作传统一直没有断流,代有传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论湖北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突出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优秀文化产品。结合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当前深化湖北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如下:第一,加快结构调整,完善国有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第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三,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塑文化市场主体;第四,创新文化管理体制;第五,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重点扶持项目的成果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纪转型期湖北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刘川鄂教授新近出版的《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6月版),以其开阔的视野、丰赡的内涵、合理的结构、精深的论述,为地域诗学研究开拓了新的天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的研究范式,并以其积极鲜明的主体意识切入研究对象,为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地域视角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8.
道家艺术对自然无为的崇尚是沈从文边城世界的主题 ,道家人格风致的美在林语堂笔下的道家人物中经常可见。道家尤其是庄子的诗化叙事艺术开启了整个中国文学的诗化叙事传统 ,营造出优雅的诗化美 (“情调美”)。道家艺术让中国现代文学具备了逍遥美和对大自然 (山水、民俗 )的关注而生出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9.
寻根派小说作为最近几十年以来惟一自觉的小说流派 ,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重点。寻根派小说纠结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 ,暧昧的传统特色与模糊的现代特征导致了寻根派小说具备着罗杰·福勒所说的“文本间性”的特征 ;寻找与背离 ,是寻根派小说的文本品性。  相似文献   
10.
四型屈原论     
屈原研究中出现的诸多凿枘之处 ,概由于历史上客观存在着四种型态的屈原 ,即历史真实的屈原 ,政治斗争中的屈原 ,民间信仰中的屈原以及文化精神中的屈原。对四型屈原的分析与评价是解答屈原研究中“千古之谜”的钥匙。屈原学研究需要一种宽容的心态与深入“彼在”的精神 ,借鉴与倡扬应该切合实际 ,为我所用 ,这才能体现屈原的真正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