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约占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并正在以年平均3%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我国总人口约1%的年增长速度。按这一速度增长,预计到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3亿,使我国进入人口结构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经济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出现,将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有关社会老龄化的话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人事部部长宋德福  相似文献   
2.
怀着一份虔诚,在桔黄的灯下,轻轻地翻开林清玄的散文集《人生最美是清欢》.在这个春夜,沉浸在林清玄笔下的文学世界里,渐渐地宁静、安然的禅味,悠然占据心房,心儿也跟随着恬淡的文字,一起沉潜于人生中最美的清欢里. 林清玄被称为“当代八大散文家”.他禅味十足的作品,清新、隽永、润物无声中,往往给人美的享受.尤其是那些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极富渗透力的文字,常给人醍醐灌顶的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3.
理论研究需要生态平衡,理论研究需要以多样性、包容性为前提,真理存在于多种观点的互补和制约之中。理论研究需要健康的理论人格,只有健康的人格才会有健康的理论。理论必须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现实性和超越性。理论应该在宣传性与学术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理论必须在社会利益多元化中注重理论的整合。理论的可读性关键就在于它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相似文献   
4.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升学、考研出国的升温,对毕业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影响。文章分析了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分段指导、全程监控,依托网络、远程辅导,客观评价、严格答辩的针对性策略,加强过程控制,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前需要修复的古籍数量与古籍修复人员数量的比例严重失衡.据悉全国收藏的3 000万册古籍文献残破严重,需要修复的超过1 000万册件,专业古籍修复人员不足100人,二者比例为100 000:1.  相似文献   
6.
刘小兵 《江淮论坛》2014,(2):99-103
庄子和尼采在通向"逍遥游世"与"醉艺狂欢"的自由之境时,庄子主张个体应依托"心斋"、"坐忘"的方式来荡涤一切违背本性的外在羁绊,达求返璞归真、与道为一、自在逍遥的自然澄明之境;尼采则追求个体要历经从骆驼、狮子、小孩的精神变形,持守本真性灵,最终成为具有强力意志的充满激情与创造活力的生命舞者。庄子的"至人"和尼采的"超人"虽说皆是理想人格模式,但庄子推崇在"清静无为"中彰显性灵,尼采却信奉在"狂放有为"中创造人生。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内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如“雾霾”频频造访城市。有人提出在城市中建立风的通道,将外面干净新鲜的空气引入城区,吹散城中的污染物。这种方法是否能够缓解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值得研究。建立城市风道涉及到拆迁和大量占地,其代价将十分巨大,在通风效果不明的情况下,在建立城市风道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合理的论证。以北京市某小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风洞试验,分析了不同宽度街道内风速变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街道入口处存在“狭管效应”,风速会增大,随着街道深度的增加,风速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增加街道的宽度,街道内的平均风速会增大,但是风速的增大十分有限,因此,建立城市风道对城市通风的效果十分有限,不建议通过城市风道的方式来优化城市的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诗文创作是考察其接受陶渊明影响的生动材料,结合司空图的人生轨迹、思想倾向,更可以验证他对陶渊明的接受。考察司空图与陶渊明的历史性关联,既可透视陶渊明在晚唐士人中的接受情形,亦可见中国士人思想、文学传统之传承与流变。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