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思维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思维内容具有全人类性。正由于思维内容的全人类性 ,各民族之间才可以通过语言的翻译进行思想交流。不同的民族因为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 ,历史发展各异 ,再加上语言本身的差异 ,导致了人们对统一客观事物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因此在翻译中 ,翻译工作者不能只忠实于字面意义上的机械对等 ,而应用意识意义替代原语意义 ,使译文更符合译语习惯 ,更易于被读者所接受 ,因此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在所难免。对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进行的探讨便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国经济、政治的往来和文化的交流,不同文化及其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影响不断加强.但由于各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在一种语言里的某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没有对等或契合的词,有人称这种情况为词汇空缺.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物质生活方面的词汇空缺;二为文化生活方面的词汇空缺.从文化词汇空缺的分布领域及其可译性两个方面入手,指出词汇空缺虽然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甚至成为跨文化翻译的盲点,但随着中西文化交往的加深和跨文化翻译水平的提高,大部分词汇己逐渐在译语中找到了对等词;并进一步给出了人们在实践中摸索到的一些处理词汇空缺的可行方法及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