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王安忆的创作不论是在纵向的自我比较中还是横向的同行比较中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她以家常生活作为载体,关注人的心灵世界,创作出独特的更具震撼力的普通人的传奇.在当代的背景下,她继承又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创作手法,不以虚、反以实创造出意境之美,寻找到了工笔和写意之间独特的平衡点;拓宽更新了语言的使用,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王安忆的创作与前期相比无论纵向还是横向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她选择家常生活作为载体,但是并不单纯意味着对于外在物质化生活的重视,而是更关注人物的心灵世界,并以此为核心创作出独特的更具震撼力的普通人的传奇,创造出了一个属于我们本土文化的新颖世界.她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简单却神奇,从容且真实,以默契的方式在不同的艺术世界之间相互回应着,使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有了一种诗意笼罩之下的真实,有了一种平淡中升起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打工文学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给广大读者展现的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性思考.打工文学的作者以其自身的打工经历和平民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底层民众的生存空间,真实地反映了打工者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作为打工文学的代表,王十月的小说体现了对底层生活的关怀,展示了打工阶层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4.
从《狂人日记》开始,鲁迅本着“为人生”的创作目的,在他的小说中始终演绎着普通人的人生,实践着他的改良人生、改良社会的的愿望,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示了这些普通人的人生悲剧,对整个封建社会及其上层建筑予以无情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  相似文献   
5.
中原文化浸润下的河南作家,选择乡土文学作为创作的载体,注重文学的社会价值,对文化与生存关系进行思考,展示与剖析了国民灵魂,深入地揭示了当代农民心理上的种种痼疾和障碍;关注对乡土的文化理性批判,展现了河南地域文化的新品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