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地方高等院校英语教育教学中推动“现实性”创新,有两层意义:一是高校英语教材选编内容应涵盖汉语母语文化;二是地方高校英语教学应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建立联系。作者就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激活汉语母语文化意识,如何使地方院校英语教学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输出,进行了思考,给出了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翻译源自语族间交流的愿望,而交流的复杂性在于,各民族都有其个性化的生存式样。民族生态的地域性,民族心理的别致性,民族文化的承传性,民族语言生成的历史性,民族语言结构的复杂与独特性等都限制着译者对原文信息的解读与重现,甚至非本族语言形式不能透彻地、淋漓尽致地表达原文。因此,如何达到两种语言与文化间的有效沟通,始终是翻译者与研究者思考的问题。文章运用综合文献分析法,从历时性视域,以语言的自然性特点与多样化生态为分析层面,探视翻译的开放性与"忠实"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共生理念的生成及其强大的跨学科特质与理性哲学内涵做了详细剖析,并借助共生理念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美学等领域产生的丰富而坚实的跨学科理论渗透经验,尝试将之引入翻译学层面进行研究,希冀能为翻译研究与翻译行为提供一种价值引导与实践示范,为构建成熟而理性的翻译理念、维护翻译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也希望能以此新的视角来拓展翻译学的探索维度。  相似文献   
4.
在共生视野下对翻译教学理念深入剖析,从宏观性、人文性、专业性、实用性、创新性、技术性等六个层面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翻译教学的多维实践与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近年来国内翻译领域的一个持续性话题,“翻译暴力”引发了诸多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以来所面临的深度困惑与视阈瓶颈。不同的语言体系经过自身历史的演变与社会生态的进化而对意义的生成、储存、呈现与传输模式完成了独特的建构,族群间思维的天然性差异必然会在译文中通过碰撞、交叉与互补来实现互文性转化,体现了语际间互为进化与共生的形态、方式与过程;而将翻译的种种可能性与现实性加以暴力化论述则有悖于人类的思维伦理,某种程度上造成翻译从整体观层面被负面化解读。“翻译暴力”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的“主体滥觞”与“文本解构”的结果,曲解了翻译的性质,是对翻译的“最深的误读”。基于此,从翻译的历史经验、意识形态话语、互文性本质三个方面对以“翻译暴力”为典型的文化解构翻译批评范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国内15年来(2002-2016)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译介、阐发、实证、反思与批评赫然而持续,性别介入翻译扩大了翻译研究的场域张力,给翻译的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带来无限启迪,产生了全新、丰富而系统的研究成果。以CNKI数据库此间收录的559篇期刊论文为数据源,基于本库EndNote和Refworks导出相关文献数据并加以人工筛选、统计和整理,采用传统文献计量学中的描述统计分析法,就国内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现状、主题、对象、视角与方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做出客观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位理论观照下,从生态位竞争力、宽窄度和重叠度三个层面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翻译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同类专业中的现实生态处境,从生态位泛化、优化、特化、固化四个层面深入探讨此类新兴本科院校翻译专业内涵建设的“生态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