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国民政府从广州迁都武汉,革命势力席卷长江流域之后,在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大发展的同时,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工人运动,也在“五卅”运动的基础上迅速地发展起来。工会组织纷纷成立,工会会员激增到280万人。在全国总工会的旗帜下,工会开展了政治、经济、军事的斗争,同时建立了自己的阶级武装——工人纠察队。他们在维持社会秩序,镇压反革命的破坏活动,在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短兵相接的战斗  相似文献   
2.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致力于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论证了关系到中国民主革命成败的一系列理论命题,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并不是偶然的,这一理论诞生于中国,既决定于中国社会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又同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特殊环境有关,即有着成熟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七年,刘少奇同志在武汉,为反对国民党右派进行了英勇顽强、坚持不懈的斗争,这是少奇同志奋斗终生的光辉篇章之一。一九二六年十月十日,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武汉成了革命的中心。中共中央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从各地抽调一批优秀干部来武汉工作。十月二十一日,少奇同志按照党中  相似文献   
4.
<正> 自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革命力量曾多次举行北伐,但均未获得成功。而从1926年7月开始的北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两个军阀集团,打败了北洋军阀政府。为什么这次北伐能成功呢?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国共两党的密切合作是取得北伐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左”的思想的束缚,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进行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在纪念北伐战争六十周年之际,本文拟就国共两党在北伐中的合作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从拙文《武汉工人纠察队交枪事件的考察》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6期上发表以来,许多关心这一问题的同志著文、写信,或表赞同,或持异议,或提出疑义,使我们深受启发和教益.张光宇同志研究这一问题较早①,现在又写了《浅论武汉工人纠察队交枪事件的性质》(以下简称张文),全面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们感到不无值得进一步商榷之处.现仅就张文提出的有关"交枪事件"性质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孙党伯同志在《郭沫若是何时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见《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一文中,根据个别没加分析的材料,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断定郭沫若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时间“是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而不是郭沫若自己所说的在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初他已就任此职了。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第一,还在一九二六年十月九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蒋介石,即致电邓演达,“准委郭沫若为副主任”。这时,郭沫若在汉口,革命军正处攻占武昌的前一  相似文献   
7.
由刘达五口述和笔记、刘冠群整理的《我所认识的贺龙将军》(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是一份内容比较丰富的记述贺龙早年戎马生涯的资料,它填补和丰富了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空白和缺环".这里,我们想就其中的几件史实,提出如下几点订正.  相似文献   
8.
<正>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进行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实行过程中又为我们提供怎样的经验和教训?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本文拟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进行历史的考察,研究它的形成和发展,以进一步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使我们在新时期能更自觉地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9.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们还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直接管理的租界。租界的建立,并无正式条约为凭,而是外国侵略者用欺诈手法,利用清政府官僚的愚昧无知而逐步形成的。这是外国侵略者插在中国躯体上一把把锐利的尖刀,也是中国封建官僚昏庸误国的铁证。  相似文献   
10.
孙党伯同志在《郭沫若是何时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见《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一文中,根据个别没加分析的材料,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断定郭沫若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时间“是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而不是郭沫若自己所说的在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初他已就任此职了。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