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统计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安置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介绍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安置方式的意义。现状和现有模式,分析影响移民外迁的主要因素,特别从库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及其思路。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三峡库区移民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是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商品基地建设;构建以工业为骨架,以服务为导向的城镇经济体系;以乡镇企业为主体,构造库区小城镇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3.
迁土工程的实施既符合中央切实保护耕地的政策要求,又以土地学等科学的理论为支撑,且有经费和组织机构等多方面实施保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虽然工程浩大,却大大有利于三峡库区移民安居乐业,符合富民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农户参与意愿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是中国林业建设历史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群众参与程度最高,同时操作难度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由于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意愿是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因而对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经济根源进行研究显得极为重要。在对重庆和四川地区的退耕还林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作为微观主体的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意愿,取决于其对参与退耕还林的成本和收益的权衡,并据此建立了农户参与意愿的决定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退耕还林制度创新的路径为:增加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货币性收益;通过提高农户的生态意识增加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非货币性收益;减少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货币性成本和非货币性成本;建立退耕还林工程的动态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对三峡库区移民外迁安置工作进行进一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制约移民外迁安置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消除制约因素,推进外迁工作顺利进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熵权法的原理,拟建了技术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1998~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影响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一步研究了影响该差异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影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跨越了门槛值因此表现为正向的促进关系,中、西部地区未跨越则表现为负向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税制结构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其他税种配合发挥作用的税制结构。在实践中仍存在不足,中央税税种较少,对个别税种过分依赖,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比重过低,一些重要税种缺失。应该适当增加中央税的税种和比重,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完善消费税结构,开征证券交易税、遗产税和赠与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