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畴的划分是语言研究的重点,原型理论是范畴理论的一个重点,也是认知语义学的一个基石性的理论。原型和基本层次理论范畴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藏英汉三语语境下动物原型词汇,指出多语境下的语言学习、教学、跨文化交际不能只模式化地认同某一单一语境中范畴的原型,进行跨文化原型比较研究能有效地促进语言的学习,提高语言教学效果,进一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隔阂。  相似文献   
2.
科普著作具有科学性、文学性、通俗性及趣味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科普翻译工作者在遵从传统的"忠实、通顺"翻译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另辟蹊径,研究译文如何同时表现出这些特征。威尔逊在研究圣经箴言的翻译中建立了翻译模式,将翻译活动看作分析源文本组成要素并将尽可能多的要素映射到目标文本中的过程。基于科普与箴言的相似,可采用威尔逊翻译模式的框架,结合翻译实例分析科普翻译中译者面对的各个要素,研究各组成要素的映射过程,以期为科普翻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旨在对英语新闻语篇中具体实体话题引入时所采用的语言手段与篇章回指的关系做一较为全面的描述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新闻语篇中,充当句子主语的专有名词词组引入的话题在下文被回指的次数最多。因此.充当句子主语的专有名词词组引入的话题是英语新闻语篇中相关回指语最为可及的回指对象。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语言提示与语篇回指关系的理论研究,有助于语言研究者和英语教师了解英语新闻语篇中语言提示对篇章回指理解的影响,对英语新闻语篇中回指的理解及其语篇本身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中国和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在国际业务往来中,无论是产品的对外销售还是对内引进,产品说明书在给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和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望等方面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电子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在遵循准确、简明、客观等特征的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目标语国家的风俗文化,也适用于创造性叛逆的翻译。以飞利浦剃须刀说明书的翻译为例,分析创造性叛逆理论在电子产品说明书的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底线伦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遵守的最低标准的道德规范,是人类良知的最低防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价值导向,底线伦理是道德基础。将底线伦理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可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Craik & Lockhart的深层加工层次理论(1972)及Schmidt的注意假说(1990),试图进行一项实验,从而对比不同阅读目的和阅读任务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以一篇石油英语为阅读材料,为受试者设计了4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和两个阅读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者能够通过阅读ESP英语材料在特定的阅读目的下实现一定数量的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7.
以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网站标语为研究对象,从模因论的视角揭示了企业网站标语的创作便是语言模因保留、选择、变异的过程,并提出关于企业网站标语中强势模因的构建模式,旨在为企业网站标语的创作提供一些系统性的指导意见,为开拓并完善语言模因研究提供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8.
史顺良 《学术探索》2012,(7):173-175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学校作为引领社会文化的主阵地,需要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大学生作为和谐校园的主体,更需要具备和谐精神。文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出发,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和谐精神的科学内涵、特征、意义,并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探讨了和谐精神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构式语的运用是商务英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从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所阐述的元语言功能的角度探讨了商务英语中构式语的应用问题。在对构式语的定义和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商务英语的应用中构式语对于实现功能语法中三种元语言功能的重要意义。从人际功能中的情态和语气的角度来看,构式语能够有效地明确交流双方的人际关系;而从语篇功能的角度来看,通过主位的标记性和衔接与连贯等手段的运用,构式语能够使文章成为一个连贯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评价理论自马丁和怀特提出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应用该理论对不同语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公众演讲是一种特殊语篇,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即在公众场合通过演讲引起听众对演讲者在某一政治或社会问题态度、观点上的情感共鸣。迄今研究者主要对政治类公众演讲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话语分析。文章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对20篇教育类公众演讲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旨在通过考察语篇中评价资源的分布和不同评价手段的应用,探讨发言者在演讲中如何使用评价资源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实现语篇的交际功能,从而阐释积极话语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