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互联网上一份未经证实的统计资料 ,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黄有光教授是在世界顶级经济学杂志 (Top10)发表论文最多、且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华裔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J.Arrow)对黄有光教授及其新著《效率、公平与公共政策》的下述评论 ,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黄有光是当代极少数对西方经济学主流理论作出贡献、并被西方主流经济学界承认的华裔经济学家之一:“黄有光教授是研究经济政策分析基础理论的许多学者当中 ,最具原创性想法的…  相似文献   
2.
跨学科的范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思想无疆界。跨学科研究是思想对学术分工的反抗;面对复杂的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国的大范围制度变迁,解释现实而趋向真理,显然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不可能胜任,因此这一努力意义重大。那么跨学科研究有范式可以遵循吗?或者我们不妨问思想有范式吗?也许思想的可能性就是跨学科范式的可能性,如果是这样,这个范式是任意的吗?当我们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范式是必要的吗?……让我们听学者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金融体制的改革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共识.金融体制要改革,金融体制必须改革,这个目标应该是非常明确的.从长远来说,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必须打破现存的由国有商业银行寡头垄断的市场状况.  相似文献   
4.
黄有光教授在《效率与公平:回应叶航教授》一文中提到:由于相互攀比、对环境的破坏、过分的物质主义等原因 ,在温饱小康后 ,私人消费的无效性。我们知道 ,这事实上代表着黄有光教授长期以来对国内汽车消费和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批评意见。但历史的观察告诉我们 ,任何一个国家在完成其工业化的过程中都无法离开汽车工业的支撑。汽车工业对其他产业带动效应的直接相关度为1∶2.4~1∶2.7 ,对劳动就业的带动效应为1∶7。以美国为例 ,汽车工业消费了美国50 %的钢铁 ,60%的橡胶 ,33 %的锌 ,17%的铝和40 %的石油;在商业领域 ,汽车经销商的收入占美…  相似文献   
5.
丁丁,和你认识这么久了,有两个问题一直想找机会问你。我感觉你也许是中国学者中精力最旺盛的。我一直在想,你的这种不可思议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还有一个问题,我感觉你的思想充满了矛盾。在你身上既有古典的、传统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很强的现代理性主义倾向,同时你还具备了非常明显的后现代的反理性批判精神。这是从时间维度上看的,如果从空间维度上看,你身上又融合了东方的神秘主义和西方的科学主义。我感到奇怪的是,它们是怎样在你身上结合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合作秩序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汪丁丁:我想从两个角度,把这次报告的主题引出来。其实,我们今天的报告是一个跨学科问题。阐释这个问题,仅仅依靠经济学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把它放在整个社会科学的视角上,用一种统一和演化的社会理论来谈我们人类的合作秩序。从演化社会理论谈这个问题,有两个角度可以切入。第一,我们假设,一个外星人突然来到我们地球,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想知道,统治这个星球的动物,即我们人类究竟是怎么回事。作为外星人,他不会去考虑你是怎么行动的,你的动机是什么,或者你行为的背后是什么理论体系。他要把握的其实是最简单、最直观或者最宏观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具有社会偏好个体的风险厌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采用基于彩票选择的实验设计以及修正的最后通牒和独裁者博弈,测度了个体的风险厌恶系数以及不平等厌恶系数,在社会偏好框架下研究了个体的风险厌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的个体都是风险厌恶的,并且个体的风险厌恶具有异质性,家庭总收入和是否具有经济行为决策实验经验会对个体的风险厌恶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个体也存在不平等厌恶,大多数个体都是不平等厌恶的,但个体的风险厌恶和不平等厌恶是不相关的,并且不平等厌恶受到了性别和是否来自于城市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还表明了实验中所测度的个体风险厌恶确实能够反映个体的现实风险厌恶程度。  相似文献   
8.
算账的学问     
叶航 《社区》2009,(8):32-33
“学做生意就得先学会算账,算账可是很有学问的活儿。”我表兄尤建华跟我讲这句话时显得很认真,我想,他或许是在算账这个问题上受过刺激。  相似文献   
9.
第三种叙事方式:对休谟法则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航  黄勇 《浙江社会科学》2006,305(5):24-29
2000年以来的国际学术界,一场由经济学家、哲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行为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神经科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共同发起的“跨学科思想运动”,正在撼动“休谟法则”的根基。他们对人类“趋社会性”的研究表明,康德所谓“超验”的“道德律令”,罗尔斯在“无知之幕”下构建的“正义选择”,不过是先于个人而存在的、作为人类合作秩序的社会规范,在经过自然与环境双重选择和人类长期演化之后,被“固化”在我们身体和心智中的禀赋与品质。从人类心灵与社会共生演化的角度看,“实然”与“应然”之间,不存在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视野中的人类道德——现状·假说·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传统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提出“广义效用假说” ,把人类所有行为都看作一个资源约束条件下通过偏好选择追求广义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从而把“道德偏好”、“情感偏好”、“审美偏好”甚至“宗教偏好”和“信仰偏好”都纳入最大化的分析框架。本文力图证明 ,在人类整体行为模式中 ,非经济偏好对经济活动来说并非是一个外生变量。在广义效用最大化过程中 ,人类行为将依据一定的偏好结构呈现出形态各异的价值取向 ,从而为经济学的最优方法运用于人类道德行为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