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建构主义作为活跃于20世纪末的教学理论,其科学性的知识观、创新性的师生观、实践性的学习观为教育界瞩目,它充分肯定"从做中学",要求充分体现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在教师设置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联系"、"思考"与"协作"的能力,并在教师"引路人"身份的指导下,完成知识建构。本文从《英国文学简史》这门课程与建构主义教学观融合的可能性出发,探究建构主义对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指导,并充分显示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科学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存在着经济管理体系与宗旨冲突、管理体系考评不力、内部一体化不够、人力资源管理尚待优化、成本控制不力等问题,企业应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吕威 《当代老年》2008,(5):25-26
提起刘长春(1909-1983),人们就竖起大拇指,称其为“中国参加奥运第一人”。1932年,他孤身一人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的事情,很多人至今仍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4.
北宋至明中叶,"主一"概念受到了较多关注,程颐、朱熹主要阐明了这一概念所具有的修养工夫论意义。阳明则将"主一"释为心"专主于天理",使得这一概念具有了本体工夫合一的意义。湛若水综合程朱与阳明观点,提出"随处体认天理"说,但其说在本质上表现出二元倾向。王栋对"意"的阐发则推动心学往更为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基于各自的思想背景对"主一"概念展开种种诠释,从而极大丰富了这一概念的意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