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就目前使用的高等教育美学教材中关于“自然美”的问题,提出商榷。从古代美学思想的产生、科学与艺术的发展,论证了科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的成果,不但对美的判断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艺术如何表现自然美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作为自然之子,在社会实践中既是能动的,又是受动的,从这个观点出发,美的本质源于自然。  相似文献   
2.
今天,当人们把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文本重新阅读的时候,是以与古人完全不同的视野去欣赏它。古典园林的诗性空间结构与时空语言,使园林具有超越时代、超越民族的永恒魅力。本文提出诗是园林的核心,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诗性空间的特征与情感语言。  相似文献   
3.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强调区域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从这种理念出发,对整合张家口地区的文化遗产,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了探讨。认为深入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与广泛地历史文化知识传播,对充分展示乡土建筑的文化内涵、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河北乡土建筑保护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服装形式的差异,源于古代东西方的自然观与哲学中对人的认识的不同。大工业社会以来,服装的形式日新月异,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特征,也反映了人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本文着重论述了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生命哲学对服装形式与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把抢救、保护乡土建筑作为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保护乡土建筑"原真性"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某些古建筑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的保护方式进行了探讨.依据保护乡土建筑的现实,从区域整体发展出发,提出了"多维规划"、"多维保护"、"多维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按照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形成的规律,在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方法、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与综合改革工作的探索,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科学美的概念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美"一直是个含混的概念。因此,"科学美学"也就缺乏必要的基础。本文研究了"科学美"的内涵,指出了它的两个基本含义。我们认为,科学美首先是"科学本身"的美,例如,科学具有美的结构。其次,科学美是指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美。  相似文献   
8.
吴晓枫  侯沿滨 《河北学刊》2006,26(4):157-160
叶嘉莹从中国古典诗词源于生命的“兴发感动”这一本质特征出发,建立起以诗词评赏理论为依托的生命美学思想体系。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在于传达出生命的真实感受。她的生命美学思想强调人的理性精神,提出伟大诗人在其诗词中所表现出的襟抱情怀与人格力量,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她指出,词更具有个体生命意识的特征,词中所流露的情感表现了人生命的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9.
叶嘉莹的生命美学思想与她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阐述是融为一体的。她以深厚的学养和跨中西文化的视野,在词学研究中渗透着生命美学思想。叶嘉莹对花间词美学特质的探索是她真正从美学角度出发阐述诗词。她提出的"弱德之美"丰富了中国生命美学范畴。词之特质迥异于表达显意识的诗文,在表达美好爱情的长短句中流露出真挚的心灵之美,蕴含着文人忧国的情怀之美以及精微多姿的生命体验之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