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弗洛姆将马克思社会历史观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进行整合,认为人的心理和情感不仅来源于个人的本能需要,还来源于人类存在的具体条件与外部环境。并试图通过人的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双重变革,提出健全社会的构想。本文运用总体辩证法原则,剖析弗洛姆人道主义的心理与人格,并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位异化展开揭露与批判,期望社会达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2.
随当代科技革命的进步,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生产领域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越来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许多西方学者对科技所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合理的科技观所致。所以,如何在社会转型期建构一种合理的科技观,使之按有效的价值规范呈良性运行,保证社会文明的综合进程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情感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什么是情感以及情感产生的本质是什么? 在马恩经典作家的著作里没有明确地表述,在一些现代心理学家的论述中 也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基本观点,即情感一般被理解为在各种现实的关系中需要的主体与它有意义的客体之间关系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体验。这里已经表示出了情感的外在的与内在的实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情感产生的客体条件。情感心理活动同其它一切意识要素一样根源于客观现实,由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决定的。情感虽不属观念活动,但心理活动同样是精神活动,要受客观…  相似文献   
4.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特征及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克海默以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及人的境遇的改变为目标,通过批判传统理论的哲学态度、价值取向及实证主义的超然世外、不求改变的理论特质,诠释了批判理论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活动,是一种针对现存社会、超越传统分工的批判活动。这些对传统理论批判性的否定无论是对理论本身发展还是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形成过程、内涵的把握和解析,从大学生教育的目标、途径、内容三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产的现代化所造成的交往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世界一体化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避免之趋势。一体化应该是经济、政治、思想的一体化、即深层上表现出来的文化一体化过程,它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价值选择,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评马尔库塞的“文化工业论”吴海,周启杰一赫伯特·马尔库塞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哲学研究生崖中,他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存在主义及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在他的后半生,主要侧重于探讨“批判的社会理论”、这...  相似文献   
8.
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机制与生存历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斯贝尔斯认为交往是实现人自由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历史性的内在机制。非生存交往只是达到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它是人实现超越的前提;只有生存交往才能实现"生存"。生存本质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非对象性,是趋向于"超越存在"的意向性,它始终是敞开的和不确定的。因此,就它要超出生存界限的意义而言,就是对作为统一完满的总体性追求,这种超越活动本身就是自由,是与人的生存本性相一致的真正的内在自由。一个领悟自己自由的人就是超越这个人的界限而与"上帝"融和在了一起,自觉地做出选择和行动。而生存的自由与超越和对作为总体目标的信仰就是真正生存历史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人只有对历史进行不断的反省,历史才是真正活的历史,历史才有意义和价值。马克思的历史观正是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为基点来展开对现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正是继承这一传统,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代社会的一切文化现象,来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异化。其中对“启蒙”、“技术理性”和“大众文化”批判的主要内容,表现出西方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或“边缘”意识。  相似文献   
10.
虽然马克思未曾明确而系统地阐发正义理论,但我们用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可以看到马克思正义思想内蕴于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全面而深刻的透析中。尤其是通过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非正义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扬弃异化、废除私有制正是实现正义诉求之途。从对正义问题的探求中,我们也可以窥见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变革、科学性基础以及价值性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