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主体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追求,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时常出现价值取向的偏离,拒斥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个人轻自然等发展取向。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校正社会发展中价值取向的偏离,坚持社会发展价值取向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2.
周如俊 《阅读与作文》2009,(7):95-96,33
2007年10月份,作为中职赴德国被培训的15名教师之一,我有幸参加了为期四十三天的赴德教法培训。通过培训,我不但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对目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了一定认识。当然,“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当前中小学教师如何有效开展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主体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价值,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价值取向的偏离,究其根源,就是人们对社会发展价值取向上认识的偏离,拒斥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单向度的“见物不见人”。对科技的崇拜,对经济增长与物质财富的累加为终极价值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校正社会发展中价值取向的偏离,坚持社会发展价值取向的全面与协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说着眼于人,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主体,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宝贵的资源和核心动力,人的多层次需要的满足,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公共政策调整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和修正,在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公共政策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对传统发展观指导下制定和实施的公共政策进行调整和创新,形成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以公共利益协调为本质特征、以目标可持续性为基本要求的新的公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现代油画艺术中的演变经历了挪用、对抗交融、民族化三个阶段。作为新意象阶段油画创作的代表人物,周春芽的油画风格正表现了中国油画已进入民族化阶段的时代特征。周春芽的创作在表象为主阶段,其色彩的主要构成特色是黑白虚实、灰度铺陈,停留于对传统人文精神表象的重复与强调;在表象隐退阶段,纯粹浓郁的色彩昭示其作品风格的突变,成熟期则以浓郁的现代色与传统色的融合为主,使传统人文精神与现代工业暴力完美结合。由此可见,中国油画发展的世界性必须建立在民族性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是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一个代表"到明确提出"三个代表",推出认识党的先进性的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8.
新的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的概念讲,是坚持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的统一;从发展的本质讲,是坚持生产力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从发展的社会角度讲,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协调;从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讲,是坚持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发展;从发展动力讲,是坚持理论、体制、科技、管理创新的发展;从发展效果讲,是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从发展的趋势讲,是上述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