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采用了22个新兴市场国家国家1996-200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市场自由化和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诸如经济规模、储蓄变比、贸易依存等变量后,技术进步和经济体制转型对新兴市场国家能源效率的提高起着显著的作用,而市场自由化则制约着这些国家能源效率的提高.在1996-2002年样本中,技术进步仍然促进能源效率提高,经济体制转型对能源效率的提高并不显著,市场自由化也制约着能源效率的提高.在2003-2009年的样本中,除了技术进步和经济体制转型提高了新兴市场国家国家能源效率外,市场自由化对能源效率的贡献显著为正.无论是石油出口国还是进口国,技术进步和经济体制转型都促进了其能源效率的提高,市场自由化制约着能源效率的提高,不过,技术进步和经济体制转型对石油净出口国的贡献更大,市场自由化对石油净进口国的制约更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赋予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新的依据和新的视角.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从目标导向、内容构建、环境创设、评价设计四个方面探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并对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周睿 《山东社会科学》2012,(12):190-192
道教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信仰和教义是"道",视"道"为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以"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变化之规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事物的发展变化必须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认为事物阴阳相生相克、相互牵制、相互平衡。道教哲学思想的基础是"道",核心是"无为"。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思想理念基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道教哲学思想的辩证法、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和无为而治等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扩展索洛模型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采用中国1990~200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国内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着显著的贡献,其中国内投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口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贡献,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贡献,且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5.
产品形象系统只有与企业文化的战略性构建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才能在塑造产品自身有限内涵的同时,通过战略性业务层的运用,达到企业文化无限外延的目的.企业文化的产品构建一般要遵循一致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相对稳定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战略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清代前碑派碑学理论发生的士人心态根源和时代学术背景,展示了碑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从顾炎武的开派示范到碑学审美理念的提撕以至书法史的重新清理。标举其钩深致远、返本开新的学术志向以及对书法历史资源沉实筛选和冷静清理的学术气质。继承发扬这种人文学术品格对于当下的书法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的隐性肯定是指句子的表层结构即语言表达中含有非肯定词、否定词或否定前缀等否定标识.而其深层结构即在意义上却表示肯定的一种语言现象.它通常以双重否定、多余否定、反面否定、否定词缀及否定形式的习语等形式来表达.这类句子在汉译时须十分留心.  相似文献   
8.
动宾式惯用语在惯用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运用非常广泛,呈现出双层性、变异性、感情色彩的贬义性等语义特征。其构成的修辞手段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婉曲等。  相似文献   
9.
改造国民灵魂一直是二十世纪中国精英知识分子所面临的重大命题。相隔近半个世纪,沈从文与韩少功在同一面旗帜下聚合,以如椽之笔创作了各自独特的“湘西世界”。两人独立的人格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徐渭和黄道周书法创新的重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质疑和辨析以往书法史流行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分析徐渭和黄道周的人生经历、思想资源和作品特色,透视其在中晚明书法变革过程中的过渡性和所达到的时代高度,指出是心学而非李贽思想对他们的创新起了核心作用。由此,为当下的书法研究和创作提供一种历史的人文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