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代富有现代经营意识的企业家正在成长。上海申美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传信就是这样一位企业家。 他年轻有为、学识渊博、精明强干。他走马上任申美有限公司总经理时,该公司正濒临破产、资不抵债、人才流失。杨传信到申美公司后,进行全面整顿,一方面他从人员管理入手,仅半个月就写出了调查报告,找到症结所在,深得中外方领导的赞赏。他大刀阔斧,进行人员重新调配,理顺内部机制,使公司上下一条心;另一方面他从产品管理人手,不辞辛劳,与副总经理赵景霄一起四处奔走,搞市场调查。经调查,发现当时上海卫生巾行业中一个最大的弱点是消毒不彻底,卫生巾产品中有50%细菌超过标准的几倍到几十倍,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杨传信毅然决定投资20万元引进一套环氧乙烷消毒设备。这样产品的成本提高了,获利减少了,但是杨传信认为,这是为了确保企业长久的生命力,最终获得更多的利益。他深知卫生纸过渡到卫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两样东西变得坚韧了。一个是袜子,二战以后,尼龙袜子的问世,人大延长了袜子的合用寿命,使袜子变得异常坚韧;另一个是女性,二战中,女性走出家庭,承担社会生产,忍受失去亲人的苦痛,在精神和体力的超负荷承载中,历尽艰难,战争给了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机会,妇女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取得了立足于社会的能力、资本和信心,战争最终给了妇女改变命运的契机,二战后,女性变得异常坚韧了。 为什么小农时代的无数次战争没有改变妇女的地位,工业化时代的二次世界大战却改变了妇女的地位?这与妇女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所处的经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了目前中国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列举的事例触目惊心,而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看重学习成绩,不重视品德、法纪教育,不重视“做人”的教育,确实是我国教育中最大的失误。由此我想到了中国历来就有一种社会现象,即“富不过三代”。兴旺发达的家族到了第三代便破败了,这正与我国“做人”教育上的失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社会上成人群体中出现了各种分化,年龄的分化、性别的分化、贫富的分化。每一阶层的人都承受着自己独特的压力。中年妇女面临的是年龄和性别的双重歧视。 首先是社会舆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舆论环境宽松了,一些负面的社会舆论随之出现,有些社会舆论是冲着中年女性来的,比如“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与四十岁的男人相比,四十岁的女人果真丑陋到如此地步?其实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欣赏男人的角度和欣赏女人的角度不同。社会欣赏男  相似文献   
5.
也许生活中有许多挫折和不幸,也许我们会在矛盾和冲突中迷失自己。早年种种不愉快经历往往会成为成年后各种心理问题的诱因,并使我们走上弯路。走错路并不可怕,把握住回头的机会,路还在自己脚下。  相似文献   
6.
“妇女能顶半边天”曾经让中国妇女充满自信,理直气壮,如今这句口号消失了,我们沮丧地发现,妇女目前实际上还是一个社会弱群体,她们处境、她们的地位、她们的能量还不足以支撑起那半边天。在改革开放中,她们最先受到冲击,危机感最深。妇女的就业危机直接导致了妇女的生存危机和社会地位的危机,妇女的处境比任何时候都要严峻。要解决妇女的就业危机,必须让妇女客观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社会处境。 妇女成为社会的弱群体,主观上来说,妇女的主体意识差,没有主人翁的社会态度,是一个重要因素.1949年以后,我国的妇女就业率提高迅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妇女走上社会非常普遍,但深层次上的社会参与却不普遍,大多数妇女把就业看作是必要的生  相似文献   
7.
1998年6月30日中午12点50分,美国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女士访问了上海市女子教育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8.
如何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主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美珍 《社会》2004,(7):46-48
社会性别(gender)是相对于生理性别(sex)而产生的一个概念。社会性别概念是指男女两性之间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即指在一个特定社会中,不是由生理因素而是由社会因素形成的男性和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等差异。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因为社会的  相似文献   
9.
回家,在妇女无奈选择的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美珍 《社会》2004,(1):35-38
中国改革开放后,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妇女的生存处境也因为多样化的选择而变得复杂起来。家庭和事业一直是女性的两难选择,在妇女下岗潮中,一部分妇女是主动选择回家的。然而主动选择是否表达了妇女的意志?当普通妇女有了主动选择的可能性后,什么因素会影响她选择放弃工作,这些主动选择的背后是什么?对妇女又意味着什么?我选择了一个主动选择回家而后又选择就业的下岗妇女的个案,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个案的主人名叫王倩,是一个经历了国家意识形态和妇女就业环境的巨大变化的普通中年妇女,她的经历对于一代普通中年妇女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传统文化,国是放大了的家,家是缩小了的国,国和家是一个整体。中国封建社会用家族把所有的人都组织起来,每个人都要受到家族的控制,在家族内部用伦理辈份建立一套服从机制。所以中国人的伦理观胜过是非观,不是谁正确听谁的,而是谁大听谁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力求与传统观念决裂,力求建立一个穷人翻身作主人的新社会。但是在具体做法上,我们仍然没有超越传统,理想和行动出现了矛盾。 首先我们把城乡隔裂,使城乡形成一元结构,农民和工人的待遇完全不一样。由于农民被户口紧紧地束缚在故土上,农村成了一个封闭的社会,传统习惯根深蒂固,婚姻从夫居和父系继承制依然如故,传统的家庭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家长制在以户为单位的分配制中得以延续。尽管农村建立了以队为基础的三级行政制,家族的力量仍起着作用,行政领导也以家长的面目出现,听领导是一种普遍的心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