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早期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将德国滞后的现实立为批判的靶子,重点围绕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展开论述。本文将根据《导言》的内在逻辑,从德国落后的社会现实分析、德国革命解放主题的梳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初探和马克思思想的三重理论话语的融合等四个维度,对这一文本进行理论主题、行文逻辑和价值目标的探索与阐释,力图从总体上呈现青年马克思理论启程的原生形态。  相似文献   
2.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80页“军阀割据的局面的出现”一目中说:“1917年6月,安徽督军张勋以调停黎元洪和段祺瑞的争执为理由,带领他的‘辫子军’5000人进入北京”。我认为,进京的“辫子军”不是5000人,而是3000人。谢本书在《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一书可说:“六月三十日,……深夜十二时,张勋把驻扎在(北京)城外的三千辫子兵放进城内,全城实行戒严。”七月十一日,段祺瑞率讨逆军进逼北京,三千辫子兵一触即溃。蔡冠洛编著的《清代七百名人传》中说:“(张勋)提步卒三千入都。五月,复辟成。”显然,进京  相似文献   
3.
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尽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既是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关键抉择,也是提升区域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促进科技创新要素高效集聚的必由之路。论文首先明确了成渝绵科创走廊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后的空间引力模型测算出成渝地区市际科创联系强度与隶属度,并采用Moran's I指数考察了区域科创活动的空间关联结构,进而明确了科创走廊建设的具体空间分布范围。最后,从基础动力、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的三个维度对构建"三核一廊多城"的成渝绵科创走廊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凭借优势互补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助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川省脱贫地区全部位于丘陵与高原山地地区,两大地理区域的反贫困事业既具有普适化的共性,也存在差异化的个性。通过考察四川省脱贫地区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分区衔接的情况,结果发现:丘陵地区因非农产业薄弱且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缺乏资金与技术支持而导致产业扶贫项目起步艰难;高原地区的事本主义价值观则加剧了市场风险,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同质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也影响了扶贫效益。为了提升帮扶效率,有效化解产业选择悖论,在未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应致力于加强分类治理,增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准确性,从而促进益贫产业内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实业家庭出生的恩格斯,其思想演变的轨迹呈现出不同于青年马克思在《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从哲学批判转为政治批判再转为社会批判的路径.作为这一时期理论固态化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十八世纪》,完整展现了青年恩格斯入学批判视阈下的经济学理论原相.两个文本在分析商业、工厂制度和科学技术等人与人关系利益化的方法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竞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核心辐射作用.同时,恩格斯克服了国民经济学家的对立思维,进一步细化了对私有制规律的认识,揭示出资本主义运行中无法克服的经济悖论.  相似文献   
6.
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作为西方宗教世界与理性王国相继沉落后出生的孪生姊妹,从诞生之日起就血肉相连,交煽互发。本文着重分析二者血缘关系的肌理,在概述存在主义历史渊源与哲学主旨的基础上,主要从"普遍境遇下的个人、心与行的交错叠加、自由选择酝酿情节突转和冷漠的叙语与情绪化的对白"等四个角度,初步揭示存在主义文学视阈中的哲学架构和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郑重宣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产业振兴作为带动人口最多与可持续性最强的益贫模式,应以自然条件、产业基础、要素禀赋最为良好的脱贫平原地区为“牛鼻子”,强化顶层设计的系统性、长期性与有效性,提升益贫产业的结构效应、扩散效应与带动效应。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脱贫平原地区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分区衔接进行现实考察,将发展现状、主要障碍与衔接路径进行系统梳理,提出了针对性的结论建议:应细化体制机制、强化分类治理、创新衔接方式、提高帮扶效应,加快实现产业振兴的内生可持续发展,筑牢乡村振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底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